9月3日,“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修缮开工仪式”在养心门前举行,这座著名的宫殿迎来了百余年来的首次大修。这里是清朝皇帝的寝宫和政治心脏,是仅向世人展示过三成内景的神秘之所……一起来穿越五百年历史尘封,走进养心殿。
故宫·养心殿
如今,故宫养心殿闭门谢客,千余件从未与世人谋面的文物搬离大殿,一次“世纪大修”在紧闭的殿门内悄然拉开序幕。
走过长长的甬道,开锁,推门,院落里的光景不复当年。脚手架遮蔽了碧瓦红墙,一位位戴手套、着蓝褂的文物修复师取代了往昔如织的人流。
凝视这处已经存在了近500年的地方,打量木格窗棂内那鲜为人知的斑驳陆离,一同感受,殿外的沧海桑田与殿内的缓慢呼吸。
前世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六月,万历二十二年曾修葺。它比邻乾清宫,处在内廷的最南端,去乾清门、西华门等都非常方便。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因患天花崩于养心殿。康熙朝以后,养心殿的功能有了变化,康熙初年于此设养心殿造办处,养心殿作为皇帝日常学习、接见臣工的场所,御膳房曾设于此处。
到了雍正元年,养心殿成为了皇帝的寝宫和日常理政的中心,更取代内廷乾清宫的地位,成为清代宫廷政治活动的中心,见证了清代历次内政外交、帝王崩逝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养心殿也是故宫古建筑群中最具典范意义的代表。它的主体建筑是明代官式建筑的遗存,殿内装修则引入了满族文化,并利用自西方传入的绘画,开创清廷独有的艺术形式“通景画”。
今生
不过,养心殿区域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大木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西配殿前檐檐柱下沉,全区的椽飞、连檐瓦口、望板等普遍存在糟朽现象等等。
2016年,故宫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2018年9月3日,在经过两年多的文物记录、撤陈,文物残损病害的修复,古建筑勘察测绘,匠人培训选拔等工作后,养心殿正式进入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本次修缮范围占地面积约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40平方米。修缮内容包括遵义门内的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3座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的琉璃门、木照壁等。
在开工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取出养心殿正脊内的宝匣。这个宝匣是锡制、扁方形,其上可见青龙彩绘,标注年款显示“嘉庆六年”。这种有彩绘的宝匣非常罕见。
过往几十年间,养心殿与不同时代的观众隔窗相望。大家都希望能透过殿外的玻璃窗,捕捉到远在历史另一端、封建帝王们在此生活过的蛛丝马迹。
4年之后,养心殿将有超过80%的区域面向公众开放,到那时,观众们可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而不必再隔着攒动的人头和厚重的玻璃,却只能瞥见冰山一角。关于养心殿,旧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