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崇太坐在家中看报
莱西市档案馆颁发的收藏证书
曲崇太展示新结婚证
1980年的全家福
1951年的土地证
《咏家风》诗三首
儿子的家信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住水集街道北庄村的曲崇太老人今年80岁,他自教体局退休后,用2年时间整理出家史、财经、健康、学习、社交等10类、47册家庭档案。一家四代人1800余张照片、来往书信、家庭收入明细、重大事件记录……曲崇太向记者一一展示档案中四代人几十年的岁月变迁。
小家之变折射国家之变。这一册册家庭档案,不仅是留给子孙后辈精神上的“传家宝”,也是见证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缩影。
从人生第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到全家三辆小汽车,从“凭票购买”到“扫码支付”,从寄递书信到视频通信……看着档案中一张张小小的粮票、一封封手写的家书,承载着几代人并不遥远的记忆。翻开家史类档案盒,曲崇太老人翻阅着80年代大儿子曲英杰在外求学时寄回的家书,信末一句“望寄来20元生活费和30斤粮票”相信能引起众多学子的共鸣。如今,“吃啥有啥”无需粮票,生活费也只需“指尖一转”即刻收到,生活水平提高了,支付手段也更加多样。翻开记忆的相册,老两口穿着中山装和白衬衣的黑白结婚照跃入眼帘,“那个时候结婚,两个人坐着拍张照片就是结婚照了,不似现今年轻人结婚照色彩丰富,衣着光鲜。”曲崇太翻着相册,一张曲英杰一家三口在北京大学游园照片勾起了一些回忆,“过去家庭条件一般,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很少出去旅游,领着孩子到月湖公园玩耍一圈就很知足了。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火车、动车、高铁都通到莱西,儿孙辈旅游频繁,见的世面也多起来,我退休后也跟着沾光,去过26个城市,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好不惬意。”
45年间工资收入翻了近220倍,如今月入近万元。“1971年12月份工资34.5元、1999年1月份工资909.8元、2015年12月份退休工资7504.86元……”财经类档案盒中盛放着曲崇太和老伴一生的家底。从这份工资收入明细,我们看到,1971年至1999年,30年间工资收入翻了26倍,2000年至2015年,15年间曲崇太的退休工资也翻了近8倍。“过去领几十元的工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也能成为万元户。”曲崇太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很满意,他不无感慨地说:“今天的富足和幸福,都是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好制度、改革开放好政策的带领下拥有的,如今我能与儿孙共享天伦,心中怎能不充满感恩。”
忠厚传家久,家风继世长。“孝忠和善记心中,亲诚勤朴座右铭。老实做人是本分,认真做事家国兴。”档案中这首《咏家风(一)》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孝忠和善亲诚勤朴”的八字家风与家规篇、家训篇共同构成曲家家教传承的一部分。在“八字家风”熏陶下,曲家子孙都在各自领域取得成绩。“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以家风。”曲崇太表示,家风是一种信仰也是力量,有人留给后代的家底是房子、车子、票子,但财富再多也终有尽时,他选择留给后代的家底是这47册家庭档案。“建好家庭档案是传承家史留存家风的需要,要爱国首先要爱家,爱家就要牢记家族史、家教、家风。这里面蕴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品行、价值观念,那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曲崇太说,自己从小失去双亲,在孤苦无依中靠知识改变命运,逐步成长为一名有担当的党员干部,拥有今天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他希望通过建立家庭档案,让后辈了解过去生活的不易,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这里面蕴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品行、价值观念,那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
在八十年漫长岁月中,曲崇太经历过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代的艰难,恢复高考后知识改变命运的机遇,改革开放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红利……年少时的饱经风霜,年老后的子孙满堂,曲崇太在家史中用“为了忘却的纪念”作为他记录人生轨迹的副题,他希望后代能记得那些渐行渐远,逐渐被遗忘的过去,因而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47册档案盒摞起来有3.9米高,相片定格一家四代时光仅1800余张,有限的数字丈量不了岁月悠长,但清晰地记录了曲崇太一家四代人的变化,也浓缩着中国前进道路中的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