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经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陈亢问孔鲤:您在老师那里,能得到独特的传授吗?孔鲤答:没有。他告诉陈亢,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院子里,我从那里经过,父亲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知道怎么与人交流。于是我回来学诗。后来又在院子里遇到父亲,父亲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么立身。于是我回来学礼。父亲对我的教导就这些。陈亢回去后,很高兴地对人讲:我想问一件事,却有了三个收获,听到了关于诗的理论,礼的理论,也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
博学多才的孔子在教育儿子的时候特别注重诗与礼,这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周王朝之所以能把天下各国统一在一起,维持数百年的统治,就是因为周王朝的伟大建树:礼和诗。礼是指周王朝建立的各国诸侯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有了礼,就为各国建立了一个共同的行政平台。但周王朝地域广大,各国风俗、语言不同,相互之间存在着交流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周王朝推广了诗。诗是官府收集的诗歌,每篇都有明确的主旨,人们可以用诗表达自己的意向。诗和雅言、音乐配合在一起使用,雅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普通话,在吟诗的时候必须用雅言,这就通过诗推广了通用语言。诗使用雅言,随着音乐吟唱,表达意向,实现交流,为不同风俗、语言的各国建立了一个交流的语言平台。
孔子认为诗的沟通功能尤为重要。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即背诵诗很多,但如果不能用以处理政事,也不能交涉谈判,再多也没有用。诗是交往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个人融入社会的技能。孔子要求孔鲤学诗,目的在于使孔鲤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人。同时,他认为礼是普遍原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人人都要遵守。他要求孔鲤学礼,就是要求孔鲤遵守和尊重社会规则,建立一种完整和独立的社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