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岁月峥嵘忆往昔耄耋心系砺剑情

2017-03-16 09:09:08    来源:    编辑:

214173036.jpg   

  “‘虽然,白发带走了我诗一般的年龄,但带不走我诗一般的激情。’忆往昔,岁月峥嵘。每每想起从北京炮校到武威炮校的流金岁月,我总是心潮澎湃,思绪泉涌……”少将李贤勋在其作品集《京师贤文》里写下这番深情动人的话。

  李贤勋,山东莱西市沽河西庄人,1953年参加工作,1956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学员、干事、处长,支部政治委员,基地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政治委员,第二炮兵装备部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将军,他用 “砺剑图强”的炮校精神走过了46年的军旅生涯。戎马倥偬几十载,勤阅苦耕千百篇。李贤勋无论是在基层一线作战部队,文化氛围浓厚的军队院校,还是在庄严的领导机关,他除工作外,一心扑在研究和写作上。参与编写多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图书。经深入调查研究撰写的《论艰苦奋斗精神》《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于干部工作制度改革之我见》《坚持预防为主,做好纪检工作》《由年终达标考评验收引出的思考》等多篇优秀论文获奖。
 
清廉为政  洁身自律 
 
      1990年秋天,时任基地副政治委员的李贤勋带基地部分政工干部到“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参观学习。格尔木离西宁近1000公里,由于途中饮水困难,临行前他让机关人员从食堂买了几根萝卜,以备途中解渴。管理处的同志按他的要求,把萝卜洗好后送到了他的办公室。他问:“称了没有?该交多少钱?”管理处的同志却说:“几个萝卜值不了几个钱,算了吧。”可李贤勋坚决地说:“几个萝卜确实是件小事,但大家都去食堂拿,怎么行呢?”他执意让管理处同志称了称,7个萝卜2斤3两,他按照市价付了钱。
  李贤勋洁身自律,不以权谋私。符合规定的事,他都尽力相助,但是对超出原则,不符合规定的事,他坚决不办。多年来,在干部转业、提升、亲属子女当兵、战士选学司机、转改志愿兵和志愿兵转干等“热点”问题上没有为不符合条件的人说过情。一次,友邻单位一位同志的孩子想当兵,他领着孩子带着东西来到李贤勋的家中,说孩子当兵条件具备,手续也能办,只要基地接收就行。李贤勋说,孩子想当兵是好事,能不能当成,就看符不符合条件,但东西必须拿回去,这与当兵是两码事,否则,兵就不要当了。来人看他态度坚决,便把东西带走了。
  不因事小贪一点一滴的便宜,也不因关系亲疏而破坏一丝一毫的原则。李贤勋少将认为,工作要兢兢业业,生活要清清白白。要做清清爽爽、勤勤恳恳的好党员、好公仆、好军人。
 
坦荡为人  心系群众
 
  1990年八月,李贤勋带领工作组检查工作期间,专门抽时间到子弟学校看望牧场孩子们。当了解到学生食宿站无活动场所,管理比较松散,早晚吃不上菜,只能啃些干馍等情况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基地后,立即为食宿站拨款2000元,帮助他们建起活动场,调整了管理人员,改善了学习、生活、娱乐条件。
  其子李建回忆起父亲在部队的日子时说,父亲很少跟家人团聚在一起。在支队工作时,连元旦、春节都很少在家过,总是与干部战士欢度在一起。1983年,他在基层蹲点109天,并亲自调研,写出5份调查报告。1990年,他七下海西,行程8千多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部队阵地、哨所、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勤勉为学  笔耕不辍 
 
  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贤勋少将,退伍不褪色,依旧关心着火箭兵的后代“导弹娃”的培养问题。退休后的他,时间宽裕,结合在任时候的调查思考,写下许多理论研究和心得体会文章,并在军地报刊发表。
  对于读书和学习,李贤勋认为,不畏人老,就怕心老。与书结缘,终生为伴,心态永远不老,青春不断延续、闪亮。“红袖添香夜读书,寿如金石佳且好。”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修养,一种健身之法,终生与书结伴,如沐浴春光,乐趣横生。
      作品亦人品,李贤勋少将将对党的忠诚信仰,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希冀,对导弹部队的热忱一一诉诸笔端,他的儿子将其父的作品集结成册,汇成了《京师贤文》一书,每一篇都反映着一名老党员,一名老兵的赤诚本色,家国情怀和教诲后辈的良苦用心。
    “当年翘楚是桃李,德艺双馨择贤慧。举家青藏勋业铸,热血有为破格举。再扬国威赴浐灞,筑建长缨见主席。功卓返京重器掌,人生圆满耀天地。”文友刘业勇这样称赞道。
 
  (此文根据李贤勋作品集《京师贤文》编写。)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