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画的题款,又称款题、题画或称款识。从史料上看,殷商、西周时代,许多器物已有“铭功纪德”的传统记载和实物。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对绘画内容的概括类的题款,也产生了用绘画表达诗文的题款。三国时期曹不兴的《南海盗牧图》、顾景秀的《蝉雀图》等属前者;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等为后者。至隋唐五代,常有名人在传世绘画上作题跋者,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均热心绘事,创作了不少赞咏绘画的诗文。《宣和画谱》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为卫贤《春江钓叟图》题写诗词,其中一首写作“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然而,真正在书法或画作上题诗,却始于北宋晚期到南宋建炎、绍兴年间。从传统绘画来看,宋代的早期之前,极少有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署款,既便有署名,也多写在画面以外或画的背面。宋末文人画勃兴,作者为了书写情怀,极力在画面上题写诗文以开拓领地。代表人物是集文章、诗词、书法、绘画于一身的文人画祖师苏轼,同时代的文同、米芾、杨无咎等,都曾在画上题长跋,或诗或文,精妙绝伦,诗文与书画相映生辉,使题款产生特有的美感。
(二)
从古至今的题画诗,认真地考究,可见大多采用旧体诗。宋代郑思肖的题《画兰》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空山之中,以天为春。”用的就是旧体诗。现代画家陈半丁在《二老论古图》中题诗,原文为:“昨日雨晴归碧山,桃花满涧水潺潺。岚光入壁图书润,草色侵帷枕席闲。莫间山灵嫌客至,偏怜松月待人还。张郎有志能遗世,白法相期水竹间。”该诗为近体诗的七言律诗。
在题画诗中,也不乏非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个例。这一类的题画诗形式自由、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更像是唐代律诗形式之前的自由诗,即我们讲的古风体。如王冕的题《春梅图》中:“马迹山前万树梅,千花万花如雪开。满载扬州秋露白,玉箫春过太湖来。”按格律诗的要求讲,第二句的“千花万花如雪开”,平仄关系为“平平仄平平仄平”,这不合格律诗的规范。
(三)
我一直喜欢在自己的画上题写诗文。其中有诗、有词、也有散文、骈文等。当然较多有画题,同时又落款,穷款的较少。譬如我在西双版纳写生兰花,题了一首《蕙兰花》:“云国雨林蕙兰花,纤枝骈穗弄清霞。幽谷树丛芗丘下,神山泽畔处士家。”到南京中山陵梅花谷写梅花,在作品上题了两首寻梅诗,其中:“紫金山麓赏梅红,古都三月雨濛濛。独身千里探春信,漫写清芬在卷中。”其二是:“十里梅园冰雪中,花透晶莹夺天工,笔底生香春意处,丹青挥洒染东风。”这类的题画诗,大都是本人在写生时的切身感受。
另一类是按严格的格律要求在画上填词抒情。如《踏莎行·赏莲瓣大红素》:“萼如飞仙,色唇红秀,春风拂叶银芽瘦。牖扉难掠沁香菲。更有骈穗花宽厚。绿素红雅,茎柄依旧,俏姿窈窕容秀。赏花幸知莳花难,细琢方可得天绣。”这首词,是朋友告诉我莱西绕岭阔遥苗圃李德红素兰花绽开,我们一起喝酒赏兰后回来在画上题的,反映了生活场景,虽不如信手拈来的诗歌轻巧生动,但却是另一种表现文化生活的方式。
(四)
对于题画诗,一是要符合画作的品位和意境。好的画题应有锦上添花、点铁成金的作用,要求清雅别致、富有内涵。从这一标准上看,许多画不一定题整首的诗词,可题诗句,也可题一些有创意的词句。如李苦蝉先生在一幅《鹰》画上题“远瞻山河新”,别有境界。郭怡琮先生在一幅荷图上题“西湖过雨图”,画题上不提荷字,却另有新意,荷在其中。二是提炼诗词表达的准确性,既不失格律的水准,又在表达主题上画龙点睛。如李方膺画梅,题曰:“触目衡斜万千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精辟地道明了艺术创作必须经高度提炼与概括的理论见地。三是为深化主题,可用一些对仗句子表达。如徐渭画《青藤书屋图》,题:“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其中的书屋不难画,但南腔北调人这一不和世俗的叛逆形象的表现就要有巧妙的题款。四是只要能表情达意,可诗可词,可歌可调,也可题有趣味的打油诗或白文。如郑燮题《四竿竹》:“一竿瘦、两竿够、三竿凑、四竿救”;崔子范题《自画像》曰:“家居胶东,心在梁山,当官不成,玩弄笔杆,债务累累,有钱不还,老而不死,专骗青年。”尽管不是格律诗,但确是表达了难得的画法传授及画家宽广的胸怀,同时表现画家那种苦中寓乐的幽默心境,给我们当代画家在画题上以重要的范例和启迪。
(赵秀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