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机械工程学校是一所以加工制造类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66年。现有在校生1100余人,教职工110名,其中“双师型”教师42名,拥有省、市级教学能手28名。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学校现开设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方向)、商务韩语、商务英语等专业,并开设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制造技术及焊接自动化技术四个“三二连读”专业,为学生打通高端就业、高职升学、出国深造三条绿色发展通道。
近年来,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职业素质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精心搭建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有力提升了办学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建章立制,实施尊严教育。学校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制订《行为量化细则》,从安全、礼仪、纪律、卫生、学习、实习等16个大方面细化了行为习惯120个小项,创立“四线三级六步”管理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品行合格率逐年提升,2018年品行合格率达到96%。
导师引领,合理规划学生职业生涯。学校实施全员、全面、全程的“三全”育人导师制,采取师生结对方式,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落实阶段发展目标。2011级徐海洋同学,入学成绩很差,学校导师根据徐海洋的家庭背景、人生目标、兴趣、能力等因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生涯发展规划,徐海洋顺利完成了人生逆袭:单招考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并考取高级工,然后进入中车集团,待遇优厚,发展前景广阔,赢得了人生出彩机会。
多元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载体。学校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极大唤醒了学生的潜能。同时,学校致力于打造“阳光男生、优雅女生”的德育品牌,积极实施“十三个一”项目,成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涵盖艺术、文学、体育、科技、救护、武术、技能、外语等项目。
心语心育,推进心理辅导。学校专门成立“心语心育”工作室,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门诊”,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坐诊,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挫折教育,使更多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创造力。
坚持创新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畅通出口,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与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开展数控、电气自动化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三二连读”培养模式,并与威海职业学院联合开展焊接专业“三二连读”培养模式,使学校四大专业实现“高职化”,为学生提供高层次学习就业机会。
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国际职业教育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就业的“稳定器”。我校与北汽合作的焊接专业成为莱西市首个试点项目,2018年,我校数控专业又被评选为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项目试点,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双育、双管”,学生即学徒,入学即就业,创新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
因材施教,创新HRP智能测评模式。利用HRP投射测试,科学分析学生偏理论学习还是偏动手能力,根据HRP智能测评结果我校设立技能班、单招班、春考班。技能班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进修技术,实现高质量就业;单招班参加山东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升入专科院校;春考班参加山东省春季高考,升入山东省本科院校。近年来,技能班学生在青岛市乃至全国性技能大赛中斩获12金31银35铜的优异成绩。2018年单招班专科录取率达98%、春季高考本科达线率高达95%,位居青岛市同专业第一名。
坚持服务导向,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服务学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先后拓展了中国中车、北汽新能源、威奥轨道集团等大型国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根据学生需求,搭建了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平台,先后帮助200多名学生提升了学历、40多名学生考取“国际(欧标)焊工资格证”,提高了学生从业能力水平。
服务区域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学校围绕着莱西姜山千亿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深入调研北汽等用人单位需求,开设“3D打印”、“智能机器人”、“机电维修”等专业课程,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建成“学校专任教师+企业高级技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我市当地企业持续不断提供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
2018年,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教育教学创新及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突出贡献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