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为校本,师强校兴,莱西一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出新招、解难题、开新局,打造具有创新理念、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
文化引领
构建文化校园、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文化校园重在“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校长刘同光先后提出了高效课堂的“五学五原则”、德育教育的“三阶段六层级”、体育教育的“三结合三境界”等富有理论高度和实际操作方法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法。领导的示范性直接推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教研风气的形成。每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教研组成员共同捆绑的考核制度也促进了集体备课的落实,时至今日,从领导到每一位教师,都以向学为荣,以读书教研为荣,莱西一中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目标定向
学校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了《莱西一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锻造一支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依据规划把全校教师分为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省市名师四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职业目标和配套的措施,以促进全校不同层次教师的全面发展。
规划还设立一个“莱西一中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团队作为一个专门的组织,由本土专家与校外专家组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编写一套针对一中实际的、有一中特色的、体现一中品质与层次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品课程,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迅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制度保障
教师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的逐级晋升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新教师培训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教育成果奖励制度等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莱西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惩条例》,《莱西一中教研组管理办法》这两个制度核心是:淡化教师间的个体评价,实行集体捆绑式评价,淡化教师间的个体竞争,引导教师间同伴互助合作,形成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莱西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惩条例》,是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是评价制度;《莱西一中组团管理办法》是教育教学常规评价制度,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性的、常规性的评价。评价方法以教研组或组团为单位,这就在团体内建立了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教师间既要不同学科间沟通与交流,也要同一学科教师的彼此支持、共同提高,这种制度的创新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只有当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化实践是以学校这一组织为背景,以教师之间知识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过程,能打破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在开放而非封闭的情景性合作学习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所构建的这种学习型组织,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种组织中共同学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互相砥砺,不断提高自己,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行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并促进组内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模式支撑
《莱西一中教研组集体备课管理办法》让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教研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在组织管理上,以学科组为单位,以“同课异构”为抓手。“同课异构”的“同”是指教学内容的同,教学目标相同,教学的重点、难点相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知识生成过程的不同。
“同课异构”模式下的教研活动让同伴之间进行充分的比较与交流,营造了开放、多元的教研环境,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法和经验。“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限于孤立。“同课异构”建立了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合作,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