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走进青岛联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脱水蒜制品生产车间,淡淡的蒜香扑鼻而来,记者看到洁白的蒜片“走”过长长的生产线,历经1个小时的加工后变成了微黄的细腻颗粒,接着便被工人打包、运输到仓库等待出口。“疫情期间原材料运不进来,多亏了店埠镇政府给协调办理了运输通行证,我们才能正常生产,公司一季度订单充足,生产产品2600吨,成功出口到欧美各国。”副总经理李燕妮说。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出口的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联盛益康于2014年投产,主打产品是脱水大蒜制品,后又推出洋葱、辣根、胡萝卜、菠菜、青红椒等一系列脱水蔬菜产品。从最初的年出口量4000吨,到2021年销售13000吨,营业额近3亿元,公司将生意做到了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大市场,雀巢、联合利华等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向其抛出“橄榄枝”。
在短短7年时间里,联盛益康如何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的“翘楚”?
“通过技术创新,让‘小蒜头’与智能化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锁牢国际市场。”李燕妮介绍,目前公司拥有专门的研发团队,2016年公司总投资571万元的自动化烘干脱水蔬菜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后,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通过自动识别、检测、去异物等功能设备实现联动,之前一个班15人,12个小时能生产17吨,现在相同时间4个人就能生产36吨,不仅人工节省了80%,产品生产效率还翻了番。尝到“机器换人”的甜头后,2020年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并投产使用一条目前国内产能最高、工艺最先进的全自动智能化辣根生产线,今年又给生产车间新装了自动化机械臂用于产品包装。
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迈进的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研发自动化烘烤箱时,由于温度过高,输送网带在生产中非常易断,蒜片的颜色、质量也特别差。”李燕妮说,在经过研发团队成百上千次的精细化试验,不断对设备的温度、转数等参数进行调试,后又将网带改良成网板,烘烤蒜片的质量才终于有了保障。据了解,公司组建了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全国同行业唯一一家获得BRCA+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的企业。
如今,联盛益康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12项,实用新型专利 43项、软著3项;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10余项荣誉称号。
“公司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从机械化操作向完全智能化操作转变,建成真正的‘无人车间’,最终要实现年销售2万吨,为巩固全国同行业出口量第一奠定基础。”李燕妮说,未来3年内,公司计划投资5000 万元,组建蔬菜深加工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新建车间 10000 平方米,实现从基地种植、冷藏、深加工出口链条式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