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厨余垃圾的处理,是垃圾分类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从根本上最高效地处理厨余垃圾,是我们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制止餐饮浪费,如何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我市实施得如何?其他地方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厨余垃圾总量大
“乱投放”是最大阻碍
垃圾分类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小事”,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去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实施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现在我市日产生活垃圾600余吨,收运回来的餐厨垃圾在11吨左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王玉红坦言,由于社会垃圾分类意识的不足,以及对餐厨垃圾合法处置工作的不理解,很多餐饮企业并不愿意按照正规渠道处置餐厨垃圾,仍存在餐厨垃圾没能得到专门的分类处理,而是跟着生活垃圾一起被直接焚烧掉或是非法用于养殖等现象,没能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再利用。
垃圾资源化利用
变废为宝 “破冰”前行
每一天,当清晨的曙光照射大地,两辆绿色涂装的密闭式厨余垃圾转运车,沿着制定好的行驶路线前往签约单位收运厨余垃圾。这些餐厨垃圾收集回来后,在位于姜山镇的中节能(莱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垃圾转变为电能,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同样的“变废为宝”在水集街道产芝自然村也得到了很好地利用。厨房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高、易腐烂,该村通过研究探索建设了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的村级厨余垃圾堆肥处置方式,厨余垃圾收集后,混合松针等辅料投放到堆肥箱,添加菌种发酵成有机肥,由该村农业生态园进行利用。日庄镇沟东自然村则将原有一处养殖棚进行改造后,作为厨余垃圾堆肥间,采用农村传统堆肥模式,探索将厨余垃圾混合瓜蔓、葡萄叶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发酵,产生有机肥,用于葡萄种植,节约了分类运输和集中处置的成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资源化。
多地出台处理管理办法
管控产生源头
据记者观察,上午7—9点、下午4—7点是小区垃圾集中投放时间,厨余垃圾总量大,加上运送不及时,部分小区没有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监督,往往会造成居民扔垃圾时厨余垃圾桶满了往其他垃圾桶投放的情况,造成垃圾依然是混投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多地出台了法规条例,比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如果有人混投垃圾而拒不改正,那将会被处以50—200元不等的罚款。北京新版条例则规定,如果发生同样的情况,违规者会直接被“顶格”罚款200元。《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则提出,对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分别给予激励,采取通报表扬为主,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补助资金由深圳市各区财政和市财政共同保障。
为切实加强餐厨垃圾管理,促进餐厨垃圾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我市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法规文件,多次开展餐厨垃圾分类清运专项行动,但一些地方在落实上还有不小的空间。好事要想办好办实,一方面要想办法消除居民疑虑,鼓励居民真正地行动起来;另一方面,还要压实各方责任,协同高效,才能把垃圾分类做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