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拣 秋

2019-09-04 09:51:03    来源:    编辑:

□ 贾登荣

  颗粒归仓,是物资匮乏时期最时髦的一句口号。秋天的农村,就生动演绎着、实践着这样的理念。于是,一个新名词派生了出来:拣秋。所谓的拣秋,其实就是对广袤田野的一次大盘点、大清查,让劳动的成果与大地的馈赠,都应收尽收,不留片叶。

  生活中有许多悖论。越是艰危时期,往往磨难越多。大集体年代,每每水稻成熟时,都有意外的状况发生:或突然而至的雷雨,或绵绵不休的阴雨。为了抢时间赶季节,不让成熟的稻谷毁于极端天气的发难,天边刚露出一丝鱼肚白,人们就不约而同走出家门,抬着拌捅下了田。匆匆地割、匆匆地打、匆匆地转场……与老天展开争分夺秒的竞赛。匆忙,就会有疏忽,就会有遗漏。当精壮劳力完成对田里的收割后,生产队马上会安排妇女儿童拣拾遗落的谷穗。

  拣秋,自此拉开帷幕。为了防止有人偷奸耍滑,头天晚上生产队长就宣布:按每个人拣的谷穗数量评定工分。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有了这道“紧箍咒”,大家自然不敢像薅秧那样,在田里任性地唱歌、嬉闹,而是匍匐般地慢慢行走,在已经被踩得千疮百孔的大田中,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茬稻桩,希望找到更多遗落在稻田里的谷穗。努力的程度虽然是相同的,但结果却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田块,因为天没亮就开镰,遗落的谷穗就多;有的田块,是天亮后才开割的,遗落的谷穗就少。因此,有的人轻易就拣拾到一大筐谷穗;而有的人弯腰躬背寻找半天,也没有拣拾到多少谷穗。拣秋的每一天,因为工分的问题,都会有喋喋不休的争吵,但这样的争吵,并不会影响人们对拣秋的热情与耐心。因为他们知道,大田里遗落的每一粒谷穗,都浸透农人的血汗。抛洒一粒,就是对劳动成果的亵渎。所以,一下田,争吵声就会戛然而止。人们寻找谷穗的专注,不亚于专注绣织一幅精美刺绣作品的绣娘。一番拣秋之后,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

  拣秋的战场,很快又从田地里转移到山坡上。早年间,川北连绵不绝的山坡上,长着蓖麻树、油桐树。摘棉花、种油菜、播小麦的劳动刚刚进入尾声,广播里就提醒农家,赶紧上山采摘蓖麻,采摘桐子。大自然的馈赠常常是不均等的。不知什么原因,有些人家山坡上的蓖麻树、油桐树,这一年果实稀稀拉拉,根本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这,诱发了跨界的偷采行为。半夜时分,他们便悄悄出了门,跑到附近生产队的山坡上,采摘别人的蓖麻、桐子。当发现自己的蓖麻、桐子被偷盗后,山坡上,忽儿是粗野的谩骂声,忽儿是嚎啕的大哭声,此起彼伏,回荡在秋天的田野里。拣秋进入尾声,人们会将山坡上的黄荆、马桑、茅草,连同大树的树枝一道拣拾回家,作为过冬的柴禾。直到田野与山丘裸露出或红或黄的肤色时,人们才会停下拣秋的步伐,停止对大地的掠夺。拣秋一结束,早间的地上,便有了薄薄的轻霜;晚间的空中,便有了刺骨的寒风。

  岁月带走的,有时不仅仅是时间,也会带走许多传统。随着大集体的终结、温饱问题的解决,秋天拣秋的做法在川北农村也就渐渐不时兴了。几十年过去,拣秋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好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当年有这样的习俗。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