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正安
小时候,我常侍候在祖父身边。祖父是文化人,待人谦恭热情,家里少不了客人。有些人几乎每天必到。因为熟悉了,我常常做些小动作,比如用粉笔在人家衣服背后写字,把人家帽子藏起来,有时甚至大名小号地称呼对方。
祖父见此,只用眼睛瞪瞪我,待客人走后,才好好教育我。祖父说,别以为人家是常客,就不尊重人家,再熟的人,是祖辈就是祖辈,是父辈就是父辈,一点不能马虎。对待每一个熟人都要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恭恭敬敬、彬彬有礼。你与人家动手动脚大名小号,人家当面不说,背后肯定会说这个小孩不懂规矩,家教不严。
那时还小,祖父的话如同春风过驴耳,我根本没往心里去。及至长大走上社会,所见所闻真是不少。大多数人不以为然,以为熟不拘礼,既然是熟人是朋友,要那么多规矩干吗,甚至认为,礼多了,反而生分。
正因为有这种想法的支配,所以,老熟人、老朋友走到一起,大话、粗话多了,恶作剧也多了,熟人间因此疏远者有之,朋友间因此反目者也不鲜见。
现在想来,祖父的那段话,可归纳为四个字:熟人生处。意即对待熟人也要像对待陌生人一样相处。有人说,熟不拘礼。是的,既然是熟人,没有必要囿于礼,但是,不是不要礼,更不是可以随意地不尊重对方。有的人,在聚会时,以为是熟人,行为上随便不说,还动辄揭别人的短处甚至隐私。给熟人足够的尊重,才能熟而不俗,友谊长存。何况,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揭别人的短处,别人岂会善罢甘休,一来二去,最终伤了感情,伤了自己。
孔子在熟人生处上确实做出了表率。《论语》记载:“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意思是说孔子见到服丧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定改变神色,表示同情。见到戴着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是熟人,也必定礼貌相待。
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得以礼相待。熟人生处,于人表示出尊重,于己体现出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