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终生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不但文学素养极高,而且在讲话时还善于“古事新解”,收到良好的效果。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主持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期间,在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时曾谈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当其未出茅庐时,一点用也没有,及一出山握有兵权,则神出鬼没了。”用此来说明这不是帝王将相和掌握知识的人有什么特殊的能耐,而是表明,如果“没有民众的拥护,一点力也没有”。后来,毛泽东还说:“《三国演义》里有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知识分子,有高级的,也有普通的。那些穿八卦衣的,或像诸葛亮那样拿鹅毛扇的就是知识分子。”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毛泽东形象地发现了革命事业中知识分子参加的重要性。大约在1929年12月末,为了阐述党和军队的宣传鼓动工作重于指派命令,毛泽东给大家讲了三国时期老将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他说:“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于是黄忠表示:如果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一个尽人皆知的老故事,被赋予了完全现代的意义。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形象,最典型地体现了神话传说里浪漫主义的斗争精神,他是不满现状、敢于造反、勇于创造、爱憎分明、蔑视强权、不搬教条、不拘成规、潇洒机趣的象征。毛泽东对孙悟空这一形象颇为喜爱,但在评价和利用孙悟空这一形象说明问题时,却十分自由随便、不拘一格。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谈到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反包围斗争时,说:“但是我之包围好似如来佛的手掌,它将化成一座横亘宇宙的五行山,把这几个新式孙悟空——法西斯侵略主义者,最后压倒在山底下,永世也不得翻身。”这儿的孙悟空,就变成了法西斯、帝国主义者的代称。
1942年,毛泽东在讲解“精兵简政”政策时,谈到“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就用了“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的办法:“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这里的孙悟空显然比喻八路军、革命者。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谈到既然允许同国民党谈判,就要准备在谈判成功后许多麻烦的事情到来时,特别提醒说:“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政策。”这里的孙悟空又成了国民党反动派、阶级敌人的化身。
1953年,毛泽东在谈到一些人的阶级本性变不了,伪装也没用时,又说:“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一个困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杨二郎看出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就是从那个尾巴上看出来的。”这里的孙悟空又成了那种立场、感情没变的伪君子的代表。
1957年2月8日,在宣传“双百”方针,提倡帮助共产党整风的背景下,毛泽东同文艺界谈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什么都不怕的时候,说: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蛮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孙悟空做“弼马温”,所以他就大闹天宫,反官僚主义。在这里,毛泽东又一分为二地将孙悟空这个形象比喻成参加整风的反官僚主义人士。
1961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中,写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诗句,又满怀激情地“欢呼孙大圣”。在这里,孙悟空又成了反对修正主义妖雾的英雄形象。毛泽东从孙悟空的身上,引申出多种含义,这正是他对古典小说中角色古为今用的生动体现。
(王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