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视点总第3355期 >2024-09-03编印

“银龄”变身“引领”“夕阳”胜似“朝阳”
莱西市通过“银发工程”“银龄专家”“银龄菁英”等举措,为县域发展注入“银色动能”
刊发日期:2024-09-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银龄人才”是强大的“宝库”“智库”,充分激发“银龄”活力,绽放“银龄”风采,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我们对莱西是有感情的,对农村土地是有情怀的。”“继续发挥‘老字号’优势,助力莱西乡村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全力为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智赋能’。”莱西市首批“银龄专家”助力乡村振兴见面会上,“银龄专家”围绕资源优势、下步打算,做交流发言,并到帮扶村庄实地考察,与村干部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村庄资源禀赋、发展需求,帮助村庄共同谋划发展思路。

银发生新辉,退休不褪色。莱西市委书记周科表示,莱西市注重发挥“银龄人才”经验优势、资源优势、人脉优势、专业领域优势,由莱西市委、市政府搭台,开放相关领域、行业场景,推出“银发工程”“银龄专家”“银龄菁英”等招募措施,涉及医疗、教育、文化、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通过吸引一批讲政治、有情怀、精业务的“银龄”队伍,携手莱西发展,为县域发展注入“银色动能”。

“银龄人才”赋能莱西发展

“多亏了马经理帮我们做宣传,仅节假日这几天,就有1200多人来游玩,赚了6万多元哩!”莱西市望城街道龙水新村党委书记张志强高兴地说。他口中的“马经理”,是青岛华通商旅地产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马忠友,也是莱西市招募的首批“银龄专家”之一,包联龙水新村。

“很开心能在退休后做点有价值的事,感谢莱西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有机会继续发挥余热。”马忠友说。

龙水新村有着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近年来,通过深挖“小院会议”“南京路上好八连”诞生地等红色资源,依托青岛双龙泉家庭农场,打造了龙水新村“三同”教育基地。但因缺少经验,加上宣传不到位,前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马忠友到龙水新村后,发挥自身在市场分析与投资、展馆规划打造等方面经验优势,对“南京路上好八连”诞生地展览馆指导升级,并邀请相关专家到新村“三同”教育基地参观,帮助提意见建议。为扩大“三同”教育基地影响力,马忠友还邀请记者深入教育基地拍摄视频,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引流,收到良好效果。针对村庄资源零散、缺少产业项目的问题,马忠友联系青岛城投集团赴龙水新村实地考察,利用小院、门家疃、北埠三个自然村近200亩坑塘水面建设光伏发电站,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收20多万元。

无独有偶,青岛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原副主任王永先,自担任姜山镇望埠庄新村“银龄专家”以来,便吃住在村,先后邀请中国铝业、海尔集团等17家企业,共商产业发展思路,争取发展村企共建项目。在王永先积极推动下,望埠庄新村最终与日照莒县碳管生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

除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银龄人才”在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原一级调研员赵鸣,担任院上镇花园头新村“银龄专家”后,结合村干部个人特点优势,帮助完善“两委”分工、轮岗值班制度等,大大提高了村干部积极性、战斗力。

青岛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原调研员王健,派驻夏格庄镇李家疃村以来,走访了60户党员干部、贫困户等,吃透村情、了解民意。针对村庄环境整治落后、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村民配合度不高等问题,积极研究措施,统一思想,给党员干部明确包片任务,用“积分制”调动村民积极性,村庄环境整治位次上升30余名。同时,研究建立党员干部常态化包片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长效化。

据了解,莱西市先后向65家青岛市直单位发出招募函,目前共招募退休副处级及以上职务“银龄专家”12人,召开见面会2次。结合“银龄专家”擅长领域、个人意愿,“一对一”安排专家包联帮扶村庄。“银龄专家”到岗后,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作用,推动人脉关系、先进理念、优秀人才、社会资金、产业技术和企业项目等资源下沉,帮助村庄建强班子队伍、理清发展思路、引进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办成一批村集体可享、群众可及的实事,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银龄专家”帮助村庄发展大棚30余个,拓展有机蔬菜基地近300亩,带动5个产业项目落户,预计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万元。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原正局级领导干部刘青海、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原二级巡视员张建东、青岛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李信阳、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原纪委书记张志武、青岛市委政法委原副局级领导干部葛明栋、青岛市委台港澳办原一级调研员曹建基、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原一级调研员赵华国、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原二级调研员崔国栋……作为支持莱西发展的“银龄专家”,他们年龄最大的已74岁,依然不辞辛苦,甘愿奉献,在莱西这片广袤热土上挥洒汗水和智慧,为莱西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莱西市试点招募‘银龄专家’,既是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的有效探索,又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跨区域招募,实现青岛城区人才、资源等要素,向县乡精准流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会同青岛市相关部门,在市级层面搭平台、建机制,建立‘银发人才库’,鼓励和引导老干部发挥智力优势,在强村共富公司运营、基层治理等领域施展才能,在乡村振兴平台上再建新功,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银发力量’。”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梁述军说。

“莱西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老干部搭建了施展才华、再建新功的舞台,既是一项创新性举措,又为我们拓展了工作思路。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一共派驻4名老同志,他们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热爱乡村振兴工作,愿意在莱西这片热土再建新功,是城管局退休干部的表率。”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锦秀介绍,将进一步宣传发动,为莱西输送更多优秀退休干部,同时,为赴莱西工作老同志提供更多便利,协助他们更好开展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人才引进“近悦远来”

除乡村振兴领域外,莱西市也积极推动“银龄人才”在医疗、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面向全国选聘退休(离岗)前在三级公立医院临床一线工作20年以上、医术精湛的知名专家,作为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团队的领头人和“特聘”专家,指导完善医院科室学科发展规划,带教临床新技术和新业务开展,以手术示范、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专家门诊、学术讲座等形式参加具体临床业务工作,帮助医务人员提升诊疗水平。

选聘退休(离岗)前曾获得省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荣誉称号的公办中小学(教研机构)退休教师、校长、奥赛教练员、学科教研员,作为学科带头人(业务校长),根据受援学校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听评课、开设示范课、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提升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莱西市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本土范围内积极实施“银发工程”,发布12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银发项目”,选取9个镇街和市直单位作为试点单位,成立“银龄先锋”“银辉初心”“健康银盾”等12支有特色的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吸纳老干部志愿者1100余人,分领域开展志愿活动。

近日,莱西市委老干部局联合莱西市卫生和健康局在姜山镇举办“送医下乡”活动,来自莱西市卫生和健康局“健康银盾”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和姜山镇中心卫生院及姜山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专家等20余人参加。这是莱西市实施“银发工程”,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小伙子,从这些指标看,你现在是重度脂肪肝了,以后得注意饮食,多吃蔬菜粗粮。”参加义诊的“银发”专家认真聆听每一个问诊群众的既往病史,细致解答问题,并给出科学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为村民送上贴心、周到、便捷的医疗服务,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健康银盾”服务队定期开展送医疗下乡活动,累计为3000多名群众进行义诊,发放健康手册3700余份、药品价值6万余元。

92岁的老党员昌德松是莱西“银龄人才”代表,也是响当当的名人。昌德松16年如一日,精心描绘“文化胡同”,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小区院墙蝶变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全国的单位和个人参观学习。在昌德松的影响下,一个个“文明故事”也从这里诞生、发扬,辐射带动了周边25个社区、近千个村庄的文化墙“全面开花”。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了“文化胡同”的打造之中,人人争当志愿者、传递正能量的文明实践蔚然成风。谈起昌德松,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正如一位邻居所说:“一条‘小胡同’,带出了全社区的文明实践。”多年来,昌德松先后获“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随着“银发工程”的深入推进,一批优秀的“银龄人才”走上新岗位,发挥新能量,作出新贡献:退休老党员、老教师周其荣、孙建章等,利用暑假开展义务培训,培养青少年经典诵读、艺术剪纸、书法国画等兴趣爱好,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姜山镇退休干部李安德成立“幸福老家”公司,吸纳本村40多名农民到公司就业,带动培育了10多个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种植专业户,每户每年的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莱西市农业农村局老干部赵文德,自发组织有爱心、有技术的老干部30余名成立农业技术宣讲志愿者服务队,自己担任队长,以“科技增收”为目标,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活动、技术宣讲76次,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获评青岛市和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让“银龄人才”释放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队伍中,既要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也要充分健全“银龄人才”入乡服务机制,让他们持续“发光发热”。

莱西市充分认识到“银龄人才”重要价值,深入推进“银发工程”“银龄专家”“银龄菁英”等,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其在“银龄人才”招引、使用、赋能等方面也形成了可供参考借鉴的“莱西经验”。

系统谋划,顶格推进。莱西市把“银龄人才”招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牵头推进;建立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集各镇街和市委老干部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成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报告,研究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建立“全市布局、镇街推进、社区(村)发力”的“三级同管”体系架构,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明确需求,公开招募。以“银龄专家”招募为例,今年3月,莱西市通过媒体公开招募,同时,向65家青岛市直单位发出邀请函,呼吁各单位推荐人才。“银龄专家”来了干什么?莱西市聚焦乡村振兴,明确“三项需求”:帮助建强村级班子队伍,理顺运行机制,培育储备后备力量;帮助优化网格治理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乡村治理质效;帮助制定村庄产业3-5年发展规划,争取扶持政策、招引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人岗相适,精准匹配。针对帮村“三项需求”,莱西市落实“县乡村三级联动整顿后进”要求,倒排了20个薄弱村庄(包含班子“弱”、治理“弱”、产业“弱”3种类型),组织与“银龄专家”双向选择。同时,还安排20个强村与弱村结对共建,聚力攻坚。

阐明要求,加强保障。出台《莱西市“银龄专家”管理保障办法(试行)》,要求“银龄专家”每周至少在村工作2-3天,服务期限原则为1年(需要延长的,由莱西市委组织部批准后延长,一般不超过3年)。派驻期间,镇街安排专人服务对接“银龄专家”,提供基本办公设备、食宿条件。莱西市每季度召开1次“银龄专家”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解决驻村困难。同时,定期宣传“银龄专家”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成效,增强“银龄专家”荣誉感、获得感。莱西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制定“银龄”人才绩效考核办法,对工作成效量化赋分,按照等次,发放每月工作补贴。建立“银龄”人才准入准出机制,对履行工作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及时清退。

健全机制,整体联动。莱西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向社区延伸,构建了以组织融合共建、服务融通共管、活动融入共联、机制融结共抓、资源融汇共享为重点的“五融五共”新模式。

莱西市深入实施“银发工程”“银龄专家”“银龄菁英”等举措,是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也是为基层减负赋能、为“银龄”人才干事创业搭台的务实举措,更是抓基层党建创新突破项目的重要内容。

“从助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来看,‘银龄专家’有多年行政管理经验,驻村后,用抓党政干部的思路抓村干部队伍,为村级班子建设带来了新理念、新思路。从助力乡村振兴来看,‘银龄专家’有多年人脉资源,在莱西乡村振兴热土上,共享信息、发展产业、争取项目、建言献策,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银色动能’。”莱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桂晓峰介绍,莱西市“银龄行动”将坚持党建引领为方向,让更多“银龄人才”参与到县域发展、基层服务中,构建良性架构,形成互动机制,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着力将莱西市“银龄行动”打造成叫得响、记得住、可识别、可信任的特色服务品牌。通过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释放“银龄”人才资源红利,促进基层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提质增效,努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莱西新实践贡献“银发力量”。(来源:青岛日报)

3版  李顺华 (7)_1.jpg

风光旖旎的莱西。 李顺华 摄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