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副刊总第3348期 >2024-08-16编印

山东“梧桐”是泡桐
刊发日期:2024-08-16 阅读次数: 作者:乔云波  语音阅读:

  谷雨时节,胶东的“梧桐”绽放开一串串淡紫色的“小喇叭”,望之灿若云霞,仙气飘飘。但查阅工具书会发现,我们山东人所谓的“梧桐”是叫泡桐。

  《现代汉语词典》对“梧桐”与“泡桐”的解释分别为:“梧桐:落叶乔木,叶子掌状分裂,叶柄长,花黄绿色。木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造乐器和各种器具。种子可以吃,也可榨油或入药。”“泡桐:落叶或常绿乔木,叶子大,卵形或心脏形,花紫色,蒴果长圆形。木材质地疏松,可制乐器、模型等。也叫桐。”很明显,山东“梧桐”的叶子形状及花的颜色,皆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梧桐”的义项不符,而与“泡桐”的释义吻合。

  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对“梧”“桐”二字的解释分别为:“梧:梧桐也。一名榇。”“桐:荣也。”由此可知,“梧”与“桐”最初是指两种不同的树木,梧树又名榇树,桐树又名荣树;而当后来这两个字组成“梧桐”并单指一种树时,指的是梧树。

  古人多将桐树称作白桐,将梧树称作梧桐或青桐。南朝陶弘景的《神农百草经》记载:“白桐,一名椅桐,人家多植之,与冈桐无异,但有花、子,二月开花,黄紫色,《礼》云‘三月桐始华’者也,堪作琴瑟。冈桐无子,是作琴瑟者。本草用桐华,应是白桐。”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亦记有:“桐,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实而皮青者曰梧桐。”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贾思勰说,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又引《说文解字义证》并在“梧桐”后加按语曰:“今人以其皮青,号曰青桐也。”

  历史上也有学者把白桐与青桐同认作是梧桐树的。三国吴人陆玑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及东晋郭璞注解的《尔雅》,皆持此说。但历史上多数学者和训诂学家不认同这一观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曰:“陆玑以椅为梧桐,郭璞以荣为梧桐,并误矣。”

  而民国版《莱阳县志》仍是采纳了白桐亦是梧桐的观点。县志记载:“桐,《礼·月令》:‘桐始华。’李时珍曰:‘其材轻虚,色白而有绮文,故俗谓之白桐。先花后叶,故《尔雅》谓之荣桐。’亦曰梧桐。”当然,在古籍注解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县志选择符合当地民间称呼习惯的解释,并无不妥。

  至于“泡桐”之名,笔者目前查到的,最早见载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经桐叶,即白桐也。桐华成筒,故谓之桐。其材轻虚,色白而有绮文,故俗谓之白桐、泡桐,古谓之椅桐也。先华后叶,故《尔雅》谓之荣桐。”而将桐树的学名正式定为“泡桐”,应该肇始于现代植物学的发展,大概距今仅有一百余年历史。

  泡桐叶大而枝疏。故古人的诗词中,常以“疏”字饰之。如虞世南的“流响出疏桐”、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一个“疏”字,意境上营造出了一种空灵之美。

  泡桐木的音振效果极好,是制琴的良材。《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有句曰:“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历史上著名的焦尾琴,所用的木料应该就是泡桐。《后汉书·蔡邕传》中对焦尾琴的来历是如此记述的:“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因为古代制琴多用桐木作琴身,以丝为弦,故而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常以“丝桐”作为琴的代称。

  泡桐木不翘不裂,不遭虫蛀,纹理美观,在古代还常被用于家具制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如今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硬杂木做家具的主体,泡桐木则更多被用于制作家具的抽屉。另外,在现代家居的装修板材中,泡桐木也是制作大芯板的上佳原料。(作者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4泡桐.jpg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