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以“四型”机关创建为抓手,传承改革基因、发挥制度优势,推动机关建设与双招双引、为企服务、规划建设等主责主业互促共进。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青岛市首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22年省综评结果位列全省160家开发区第33位,较2021年前进3个位次,在省级开发区中列第17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传承改革基因
坚持理论武装
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坚持做到学习经常性。每月开展“我来讲党建”,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廉政教育大讲堂等活动,用新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开展“主题学习周”“文字规范月”活动,编制《经济开发区学习资料汇编》,涵盖政策、外地经验、招商策略等内容,强化全员单兵招商能力。坚持以考促学,建立党建、业务应知应会知识题库,定期更新,每月随机抽取试题进行“月考”,检验学习成效。
全面激发学习主动性。每周日开设“轮值课堂”,由轮值部门担任讲师,讲授业务知识,集中学习《发展与研究》等专报专刊,提升全员能力。每月开展“我来讲党建”和“外聘老师讲堂”,通过全员参与讲党建,引导全体党员加强自身建设,忠诚履职尽责。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外请一位老师”授课,截至目前,已邀请自然资源局、招商服务中心领导,园区运营方、摄影协会专家等20余位老师现场授课。每季度组织“擂台比武”,不区分职务级别,采取现场赋分和评选“一刀切”形式,所有党员干部在同一“赛马场”竞技,亮成绩、树榜样、争先进,倒逼内部良性竞争。
持续提升学习实效性。坚持“走出去”,取回“好经验”,先后到青岛高新区等地调研学习,制定《莱西经济开发区产业链招商实施方案》,建立动态产业链“全景图”,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精准指导。精准“引进来”,贯彻“新理念”,与中正人力资源等30多家机构合作,开展经营管理、科技孵化等专业化培训50余次,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到青岛经开区学习清廉民企建设经验,帮助企业从源头防范风险,推动企业管理科学化。
聚焦主责主业
坚持提质增效
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构建助企服务机制。建立顶格协调推进制度,对攻坚克难事项“一把手盯到位”,对重点工程“一件事抓到头”,对重大项目“一杆子插到底”。今年以来,帮助中邦、蔚蓝、福雨等30余家企业解决用工、迁移、贷款、燃气接入等问题150余个。建立问题直报制度,发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卡,企业有问题可直接联系管委会班子成员,实行红黄蓝督办机制,帮助民兴玻璃、震泊游艇等20余家外贸企业解决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销售难题,帮助企业产品“走出去”。
拓宽为企服务渠道。推进审批服务集成化,设置“项目全流程特派员”,通过压茬、并联审批模式,完成药玻项目规划许可证等服务事项200余个。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成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双莱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双莱跨境电商协会等企业平台,引导企业抱团发展,推动海力达齿轮等成员单位达成合作。建立企业帮扶机制,开展“助企纾困 提质升级”系列活动,先后举办老板财税思维、企业风险防控、研发投入及研发费用归集等专题培训,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设优质产业生态。建设产业电商生态,完善胶东电子商务港通关、物流等配套服务,建成集“国内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农村电商”四大电商模式于一体的全业态电商产业集聚区,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产业科技生态,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产业嬗变升级,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为入库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人才引进、技术交易等服务,帮助50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企业完成研发中心备案、33家企业注册云端研发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亿元。
激发“细胞”活力
坚持“万事有解”
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
发扬“走在前”的首创精神。用好大数据手段,利用经济开发区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绘制开发区可用招商资源动态地图,为招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今年以来,依托平台去化工业厂房5.5万平方米。推动特色园区培育,获评青岛市绿色工业园区,为目前青岛市首家且唯一一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完成扩园工作,园区由1.78平方公里拓展至3.68平方公里;天天购获评青岛市直播电商示范基地。为外资项目提供“定制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项目的所有服务需求,协调银行到北京为新焦点项目“上门开户”,展示我市优质营商环境,项目顺利推进,成功被认定为30亿元以上青岛市24条产业链产业大项。1-7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43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最高纪录。
树立“破顽疾”的有解思维。全力疏通项目“堵”点,多方协调沟通,尘封10年的中鸿重机、景华彩纺织等项目遗留问题顺利化解,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精准破解项目“慢”点,多次召开参建单位现场会,彻底解决中科曙光施工、竣工等手续问题,大大提前竣工验收时间,为项目早日投产奠定基础。重点解决历史“难”点,通过“法律+谈判”的双重举措,追回未履约项目扶持资金及政策优惠等,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以“积分制”考核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优化以基础考核、专项考核、督查考核、奖励考核四个维度为核心的“积分制”考核体系,依据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安排部署,制定涵盖五大类别72个专项的考核清单,将2023年开发区重点工作任务拆分成114个具体事项,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今年以来,项目招引增速提质,新签约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23个,项目建设态势良好,9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实现开工率、纳统率双100%,连续三次全市项目观摩位列第一。
保持肌体强健
坚持“事争一流”
推进“实干型”机关建设
推动园区面貌与承载力双提升。在南部园区,筹资1.5亿元,30多年来首次对园区11条道路等进行更新,涉及范围2.17平方公里,惠及企业90余家,目前已全部完工,正在实施绿化、路灯、标识牌、道路标线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及园区外立面改造工程,极大提升了园区整体面貌。在东部园区,完善道路、管网、绿化,满足东部园区项目需求的同时,投资2000万元,实施北京东路地下电力管道工程,满足5.0中性硼硅药玻、凯盛浩丰智慧农业、山体院产教基地、中科曙光等省市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
推进招商模式多元化。坚持全员招商,人人定任务扛指标,累计收集招商信息500余条,储备了通达电缆、特来电充电设施等一批优质项目储备信息。坚持外出招商,主动挖掘外地优质项目信息,新对接学大教育等45家企业。定期联系招商专班等部门,积极向上对接,收集招商信息,与潍坊商会等8家商协会建立联系,先后组织侨商侨领开发区推介会等活动4次,顺利推进艺创科技等9个项目。
盘活闲置资源新潜能。年初组织进行新一轮土地、厂房摸排,细化每宗闲置地土地规划指标、落地标准等信息,摸清资源底细,健全台帐,为“腾笼换鸟”提供精准参考。建立闲置资源政企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政企闲置资源调度会,年初率先举办“项目落地攻坚年暨闲置资源盘活集中开工”活动,在全市率先吹响闲置资源盘活号角。按照分类处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地一企精准施策,稳妥推进闲置资源处置,累计盘活闲置低效用地991亩,闲置厂房3.2万平方米,引导18家企业改扩建,引进13个新项目落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增加产值8亿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