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经济日报》刊发《白鹭安家姜山湿地》一文,现予转发。
百鸟翔集,锦鳞畅游,呦呦鹿鸣,宛若仙境的原生态美景引得八方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这是位于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姜山湿地的一幕。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当地探索农文旅相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音乐节、体育赛事等落地于此,老百姓告别“靠天吃饭”,端起“生态碗”,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姜山湿地,因地势低洼、水流聚集,过去被称为姜山大洼,上世纪在当地老百姓眼中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已然成为胶东半岛的水上明珠。令人意外的是,姜山湿地所在区域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聚集区,当地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
生态优先的保护
从姜山湿地出发向南驱车10公里便是莱西市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北京汽车制造、海氏海诺、国轩电池等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汇集于此,姜山湿地整体流域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从经济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莱西市的1/5和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更是占莱西总数的四成以上。
“在工业用地指标趋于紧张和项目招引落地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我们发起‘突破姜山’行动,也没有想过突破姜山湿地生态保护的‘紧箍咒’。”姜山镇党委书记陈德利话语中透露着坚定,“相反,我们严格贯彻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划定姜山湿地保护区,下大力气开展湿地资源和湿地物种的保护工作。”
莱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过往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反思得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周边围湖造田步步蚕食,地表径流补充不足,姜山湿地面积一度萎缩到原来的70%,从“北国江南”沦为“绿色青苔”,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更令人痛心的是,随着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工业基础设施又处于起步阶段,入湖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每到汛期,工业、生活、养殖废水顺雨水冲刷汇入,姜山湿地水环境质量一度下降到五类水质。
此后,莱西市痛定思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先后历经5次大规模治水,以治控源、以保促净、以用减排三措并举,对姜山湿地入水口开展科学整治,实施逐步加严工作标准,通过取缔污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建立生态河道等方式,构建环湿地大生态带,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打造姜山湿地生态绿核。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副局长王云飞说,为推动姜山湿地流域治理,莱西市开展全过程污染防治,利用“超标严惩”的“棍棒”,倒逼企业“背水一战”,加快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体系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全域统筹,根据实际情况在姜山镇确立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依托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截污控源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雨污分流比例达95%,新建6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实现“河河清”。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推进姜山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就要统筹各要素进行系统治理。莱西市组建河道污染治理指挥部,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严格落实“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工作机制,对全域水系实行无人机巡航扫描,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认领河段,聘请热心群众担任民间河长,组建青年“护河使者”志愿服务队,引导群众参与河湖监管,营造人人关心、广泛支持、自觉行动的浓厚社会氛围。
如今,经过系统治理,姜山湿地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及以上标准。
富有成效的整治
日前,“唤醒星河”音乐节在姜山湿地举办,万亩湖区,碧水蓝天,一众知名歌手聚集,现场近万人跟随音乐节奏舞动,星空、嘻哈、摇滚、烟花秀等时尚元素集聚,好不热闹。一时间,姜山湿地成为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瞩目的热点。
这已经不是姜山湿地第一次承接文旅活动,作为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垂钓、马术等项目的举办地,农文旅相融合、绿色协调发展的路子让当地群众对姜山湿地颇为自豪。“哪能想到现在这个样?真是‘恍如隔世’。”今年60岁的姜山六村村民苏暖如此感慨。
“早年间,因地势低常受到水涝灾害,老话讲姜山大洼‘十年九不收’。”提起童年记忆,苏暖直摇头:“有的年头老百姓干脆就不播种了,因为种了也是白忙活。”
1958年开始,经过水利整修、易地搬迁等举措,昔日的姜山大洼已成为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湿地,总面积达2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珍稀动植物更是丰富多样,已发现并确定的植物282种,国家级珍稀植物就有7种,447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白天鹅、灰鹤等20余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时常来做客。
“初冬初春时节,像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等南迁北还的各类候鸟如‘过江之鲫’,姜山湿地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候鸟驿站。”青岛市观鸟协会会员、摄影爱好者贠林说,“白鹭更是在这儿‘安家’了,一年四季都有白鹭的身影”。
今年62岁的贠林因为爱鸟、拍鸟,被圈内戏称为“鸟叔”。随着姜山湿地生态改善,近些年贠林近距离观察拍摄过往“稀客”的机会越来越多。贠林分析,姜山湿地环境安静,食物丰富,多次发现各种鸟类的野生种群,进一步证明了姜山湿地已成为我国野生鸟类的重要迁徙地之一。
“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对外在环境非常敏感,过去在北方非常少见的‘稀客’渐渐成为姜山湿地的‘常客’甚至成为‘住户’,这其实反映了包括水质、空气等在内的整体生态之变。”青岛市观鸟协会会长薛琳表示。
从昔日大洼到珍稀、濒危鸟类争先恐后前来“安家”的“香饽饽”,姜山湿地终于克服“成长的烦恼”,完成华丽变身。
科学引导的探索
水清了,天蓝了,鸟来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莱西市为充分发挥好湿地生态经济价值,把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探索边保护边开发,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打造山东半岛最适合休闲度假的内陆湿地景区。
2016年,莱西市引入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就姜山湿地旅游度假区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投资、引入合作方等方式,利用姜山湿地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进行生态保护性开发。
南通三建运营部经理孙泽普告诉记者,通过初步完善姜山湿地游览功能,打造水上观光线路,在周边增设露营度假、研学等配套产品,以5A级高品质旅游景区为目标进行生态保护性开发。
“我们对姜山湿地的试点开发总体态度是慎之又慎,在全封闭管理基础上探索实施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到现在姜山湿地开发面积只占总面积的1/20。”孙泽普说,姜山湿地引入合作项目必须要经过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村民代表、社会人士等多方大范围论证,证明不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方可引进。以计划落地的华侨城文旅项目为例,该项目自2022年7月开始论证,经过一年多,才初步探索出以“生态+产业”的模式进行生态反哺。
此外,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探索也在姜山湿地上演着。在端午节当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龙虾开捕仪式在姜山湿地举行,揭开青岛本地小龙虾丰收的大幕,头网共188斤的小龙虾成为现场人士的追捧对象,拍出16.8万元的高价。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全人工精细养殖,该项目采用的是原生态养殖法,圈定一定水域放养虾苗,借助姜山湿地优质的自然环境,小龙虾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孙泽普说,今年2月份,听闻姜山湿地水域水质极佳,盱眙小龙虾养殖运营团队前来考察后对检测的水质非常满意。而后经过莱西市政府专程考察,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由保驾山新村共富公司与姜山新村共富公司合资成立青岛合盛水产有限公司,引入淮安龙河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小龙虾养殖项目,让盱眙小龙虾游进姜山湿地,4月下旬陆续投入第一批虾苗30余万斤。
该项目销售负责人王冲说,6月下旬仅头批网便捕捞2万余斤,预计年产值可达上亿元。“既成功焕活了姜山湿地生态资源,又推动了共同富裕进程。”保驾山新村共富公司总经理王群表示,仅这一个项目便可为保驾山新村共富公司增收200万元,带动集体收入160万元。
如今,莱西市正加速将生态湿地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吴玉宝 摄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