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视点总第3156期 >2023-06-02编印

科技之光尽情闪耀
刊发日期:2023-06-02 阅读次数: 作者:莱西市情  语音阅读:

于文超

用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2022年莱西突发疫情,青岛熙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工程师于文超和技术志愿者保障团队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搭建信息网络,平时需要半个月工期才能搭建完、调试好的视频会议室,仅一个晚上就搭建好2个,并转战各个防疫点,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网络运转通畅。此外,于文超组建了疫情管控处置平台,打造手机端与网页端程序,将疾控中心、医院、方舱隔离点、交通转运部、公安局等防疫职能部门线上打通,实现流程系统化、程序化,高速提升疫情处置速度、信息准确度,助力疫情防控指挥决策。

  公司依托AI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专业为客户提供IT专家运维、智慧政务、校园智能化、智慧社区、平台开发等系统设计,努力为智慧莱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推动市镇机关下沉一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快速高效解决问题,于文超研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全程跟踪督办评估。平台对各镇街各部门主动下沉及受理下沉情况,如处理问题数量、处理问题质量、是否超期等自动计算赋分,真正实现了“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应必有果”,推动下沉一线见实效。

  建设城市运管服平台,是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载体。于文超以新技术为支撑,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搭建运维业务平台,通过工作全流程化、平台可视化、自动化运维等技术,解决政企单位信息化运维业务效率低、风险高、故障难定位等问题,助力政企信息化运维工作高效运转。

李海生

匠心筑造“绿色家园”

  李海生现任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部总监,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山东省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理事。

  作为新时代建筑领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李海生始终以“建顾客满意工程、筑绿色健康家园”为使命,秉承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多次被评为荣华建设集团先进工作者。他先后承担了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绿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课题,主持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绿色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工程“荣华装配式被动房研发中心”、山东省住建厅研究开发项目“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学报等一系列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主编及参编《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规程》《装配式超低能耗维护结构技术规程》等多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并主持完成多项山东省省级工法及各类QC成果,均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此外,李海生主持的省级课题“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将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进行交叉和有机融合。在课题研发中,还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断桥、气密、防水等技术措施,以及相关成套的生产工艺及施工工法,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郭宏志

在家乡,圆了“农业梦”

  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宏志,曾在外打拼多年,始终心系家乡发展。2021年,他在院上镇投资3.5亿元投资建设了一个现代化食用菌智能工厂,让梦想走进现实。

  退伍后,郭宏志从事过多个行业,2013年决心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尽绵薄之力。一次和朋友一起参观食用菌种植基地,产生了回家建棚种菇的想法。了解到现在农村种菇的大棚设施比较简陋,菇农出菇水平不高,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导致菇农收入不稳定,郭宏志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让菇农们轻松种出高品质蘑菇,收入有保障。公司出资建设了智能化控制的出菇大棚,配套多媒体教室,用于给菇农进行出菇技术指导及培训,并采取合同式集约化管理,按照“统一建棚、统一菌包生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保底价收购”的原则,不断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

  随着事业慢慢发展壮大,郭宏志在国际市场领域也开始开疆拓土,逐渐将产品打入日本、美国、欧洲等市场。在海外市场步入正轨后,郭宏志打通产业链,首先建立海外种植基地,将食用菌休闲食品的“蘑法君”品牌推向国际。2019年,深加工的“蘑法君”休闲食品,逐渐打开在海外市场,仅下半年已实现5000万元销售额,有效带动了国内种植产业发展。

  虽然食用菌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郭宏志并止步于此。2021年,启动莱西食用菌智慧园区,深耕数字经济,分析产业数据,用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并优化产业链整合行业资源,做到产业行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据悉,郭宏志还带领团队在食药用菌、食用菌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上进行突破,全面丰富产品种类,帮助百姓积极拓宽致富渠道,实现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富民增收。

陈梅

躬耕杏坛  培育时代新人

  三尺讲台育桃李。陈梅是实验小学一级教师,从教24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先后在滨河小学、四中、实验小学任教。她执着、勤奋、谦逊、求实,用爱与智慧托举孩子们的多彩梦想,先后荣获莱西市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莱西市教学能手、莱西市优秀辅导员等称号,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和三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陈梅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课堂上她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她则循循善诱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教育学生上,她注重培优辅差工作,对于后进生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接到区域共同体送教下乡任务,她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结合学生爱玩、喜欢游戏、喜欢一切新鲜事物的天性,陈梅协助开展“触摸科技,展望未来——大型科普展览”等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时,她准备了健身转盘和星空板,为学生搭建模拟实验学习支架,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知星辰现象背后隐含的关于地球自转的秘密,降低了“地球和宇宙”内容中抽象空间概念的学习难度。

  2020年8月,陈梅来到实验小学,主持学校少先队、家校协同育人和办公室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她依然跟同事一起继续研究有关科技课题,并作为莱西市科技宣讲团成员,带领学生走进“航天科技馆”感受科技魅力。陈梅认为,创新能力要从孩子开始培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孩子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张勇

推动“产学研”成果实效转化

  作为一名深耕石墨烯新材料的科研人员,青岛岩海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深信石墨烯的未来不可估量。为解决我国部分关键材料完全依靠进口的窘境,张勇联合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对石墨烯及相关配套领域进行研发。仅2019年至2022年间取得授权的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

  为更好的将“产学研”成果落实,解决行业中部分领域发展的瓶颈,2020年12月,张勇与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青岛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领域;2021年6月,与鸡西市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利物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黑龙江申太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氧化石墨烯材料领域;2022年,在河头店工业园投资1.06亿元新建高端石墨烯及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项目,将产业上下游发展及行业拓展有效地结合,取得了部分材料可实现自主生产的业绩。

  在不断推进石墨烯制备基础研究的同时,张勇一直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也关注生产研发细节。公司某一批产品的质量一直存在问题,经过调研和试验,他发现问题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出现了错误,通过改进和调整,成功地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并提高了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在张勇的带领下,青岛岩海碳材料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202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300余万元,上缴税金约220万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