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总第3132期 >2023-04-18编印

张重润传记
刊发日期:2023-04-18 阅读次数: 作者:莱西市情  语音阅读:

  张重润(1604—1690),字苍伯,号沧溟。莱阳双山(现属莱西)人。其曾祖父张梦鲤官至明朝大理寺卿,祖父张嗣诚官至明朝山西按察使司副使,父亲张载徵官至明朝尚宝司司丞。张重润曾任清初陈留县令,终生饱读诗书,尤嗜《左传》。

  张重润生来天赋过人,喜好读书。十岁时,即熟读《尚书》,怡然能解。十一岁时学习《吕氏春秋》,不仅能透彻理解其中深刻内涵,还能时常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当时有位以博学著名的学塾老先生对其进行考问,他对答如流,见解独特,老先生大感意外,称“此子乃少年博士,必成大器也”。张重润十四岁参加县学考试,名列榜首,被选为博士弟子员。当时大家都说:“张重润乃是名门之后,又天赋特异,将来科举中第必定是十拿九稳,犹如囊中探物”。但也许是因为作文观点过于独特,不被认可,所以他先后九次参加乡试,竟未能考取举人。屡试不中,张重润并不因此懊恼消极,更不因此改变自已的志向,依然闭门攻读,著书立说,学识更加长进,成为莱阳当地有名的学者。饱读诗书,滋养了张重润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即使在十步以外,人们也能够感受到他儒雅不凡的气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盲目随从他人,屈从世俗,极具个性。

  张重润曾赴京城看望父亲张载徵。在父亲的引见下,他来往于京城的官邸之中,与诸多博古通今的高官名士多有交往,谈古论今,甚为惬意,也感慨良多。回到莱阳后,他跟同好们说:“当今天下贤人学士,大多都自命不凡,然其学识不过如此罢了,并非吾辈不可攀者!”于是,他身居一室,昼夜博览群书,潜心稽考古典,研磨求索,自成一家之说。他说:“我读书从来不仅仅从字里行间因袭别人的观点,照搬别人表面的解释,而是由表及里,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八股文的写作上,他的文辞运用从不拾人牙慧,照搬词句;篇章布局,更是标新立异,不守常规。虽然张重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文貌古奥,有曲高和寡之鄙,因此参加乡试屡试不中,仅仅在明天启元年(1621)和明崇祯六年(1633)名列副榜。与他一起攻读、一样用功的弟弟张重曜在祟祯十二年(1639年)参加乡试,顺利得中举人。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第二次攻打莱阳城,父亲张载徵与知县陈显际、明朝遗宦宋应亨等奋起抵抗,不幸殉难,母亲也自杀身亡。弟弟张重曜为救父亲,正冠整衣前往敌营,亦遭乱刀砍杀。张重润因此悲痛欲绝,收拾尸骨,厚葬父母和弟弟后,居家守孝三年。三年服丧期满,恰遇乡试,县教谕反复催促他参加考试,他因家国之痛未消,执意不肯应试,说:“父母一时并难,是岂丧以三年者乎?借曰三年,为报父耶为报母耶?则吾以六年终耳。”于是,他写了一份呈状,交与县教谕,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实他家人被杀,他内心也有拒绝清廷招用的意思。教谕不忍夺其亲情,只得作罢。

  服丧六年期满,张重润被选为岁贡,不久,被任命为河南陈留县县令。当时黄河经常决口,水害频仍,大批灾民四处逃难,流民抢盗事件时有发生。县令张重润跋山涉水走访灾区,安抚民众;亲自勘察地形,指挥疏浚河道,开渠导水大量种植柳树,用柳枝编筐盛土加固黄河大提,千方百计节省费用,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充作官府开支,以降低税赋,减轻民众负担。他率先上奏朝廷,在灾荒年份要减免百姓的“襄供”(治理黄河的专项税赋)。这个建议被采纳,百姓纷纷称赞,全河南省都享受到这项政策的恩惠。他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开荒,发展生产,并保证新开垦的荒地六年内免除税赋,六年后开始从轻课税。他首创建立了议事庭,定期召集大小官员和当地贤能讨论政事,把各项政务都处理得非常妥帖。他实行严峻刑法,严厉惩治盗贼抢匪,不法之徒销声匿迹。他崇文尚教,鼓励全县修建学校,设立学塾,培养童生,发展教育。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陈留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当地士民为此对他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爱民清廉的好县令。

  其实,身为县令的张重润心中颇为矛盾。他曾对人感慨道:“曾经的张重润不曾有求官之想,而今加县令于其身,已非初心啦!人在其位要谋其政,如今怕是我不辜负县令之职,县令之职要辜负我了。古代的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我为什么要忍受这种束缚呢?”不久,他便辞去县令之职,回到故乡莱阳,为此他特赋诗一首,曰《来归志喜》,诗中张重润以陶渊明自比,抒发自己克服了黄河水患后回归故里,山水送迎、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喜悦心情,更喜于能够与叔父张瑞徵朝夕相处,吟诗作答,满足自己弃官从文的心愿。诗云:


黄河克济遂初盟,泰岳嵩高识送迎。

看世从今无厌白,闻天自昔有余清。

凭生漫作无车叹,陶令何妨乞食行。

况有汝南贤叔在,一鐶亲为赠归程。


  隐居故里的张重润以诗书为乐,最喜闭门诵读和研究《左传》,废寝忘食,以至于劳累过度,罹患眼疾,眼睛模糊。他遂以左丘明毕生“治学著史,盲而不辍”的精神自励。他说:“继古人而失明,当继其事,以昭来兹矣。”为此,他经常邀请《左传》的同好者到自己家中,一起研读,辩论其中真谛,不亦乐乎。他还打算延请一位专心研究《左传》的学人到家里,给自己诵读《左传》,逐句讲解其中的含义,并把他的解释详细记录下来,编成“左传讲义”之类的书籍,以流传后世。可惜最终也没有找到这样笃学的人选,这成了他的终生遗憾。

  张重润一生笔耕不辍,极富文采,诗文颇丰,在山东一带颇有名气,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其流传后世的作品并不多,仅有《栖泌园诗文集》一部为后人所知,他吟咏家乡“莱阳八景”的诗作广为人知,如《游仙宫》,诗曰:


却暑有仙宫,松风嫉赤日。

允是胜蕴隆,凉珠奚信失?


  清康熙十一年(1672),莱阳官府奉旨编修《莱阳县志》,年近古稀的张重润应邀参与纂修,为主要纂修者之一,并欣然为志书作序。另外,莱阳重修城隍庙,他也积极参与,并专门写《重修城隍庙记》镌碑记载此一盛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张重润去世,享年87岁。 

                                                     (来源:市档案馆)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