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总第3121期 >2023-03-28编印

张嗣谟传记
刊发日期:2023-03-28 阅读次数: 作者:莱西市情  语音阅读:

  张嗣谟(1566—1629),字仲嘉,号犹龙,莱阳双山(现属莱西市)人,明朝大理寺卿张梦鲤次子。贡生,任直隶肃宁县县令、四川省建州知州,以书法扬名于世,所创家学风素斋人才辈出。

  张嗣谟自小受父亲张梦鲤教诲,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少年时就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且深明其中含义,才学在莱阳当地非常出名。

  张嗣谟对书法情有独钟,极具灵气,尤其喜爱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每每与人谈及书法,必津津乐道王羲之,心追手摹,终日临习不辍,经多年苦练,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临摹王体“鹅”字惟妙惟肖。他不仅师法古人,更善于创新,形成了“龙跳虎卧”的书法风格,他的字遒劲有力,气势磅礴。张嗣谟与明末书法“四大家”之一的临邑人邢侗、大书法家莱州人刘重庆交情深厚,传说后二位都是他的高足。

  万历二十一年(1593),张嗣谟被选为山东省首名贡生,进入国子监深造,之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终未如愿。按照明朝当时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贡生,均可直接选任为官员。于是,张嗣谟被任命为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县令(正七品),之后又升任为四川省建州知州(正五品)。

  张嗣谟从政期间,始终以其父张梦鲤“清慎勤”三字警诫自己,清正廉洁、严守法度、勤勉弗慵,体察民众冷暖,实行仁惠政策。他尤其重视教育,千方百计聚集财力,兴办学校。万历四十八年(1620),在他的主持下,建州古老的学宫“剑奎楼”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这座名扬蜀中的古老学宫焕发了新生机,人才辈出。学宫薪火相传,如今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剑阁中学。

  张嗣谟终生秉承敬祖孝亲、友兄睦邻的传统家风,与其兄张嗣诚一起,尽心尽力侍奉父亲张梦鲤和母亲太淑人宫氏,兄弟二人是当时莱阳非常有名的孝子。父母去世、举办丧事、修建茔地、报请朝廷给予优恤、迁移坟墓等大大小小的具体事务,都由张嗣谟亲自操办,他事必躬亲,件件都做得周到妥帖。

  张嗣谟与张嗣诚兄友弟悌,同气相投,远近闻名,人们常常把他与后汉时期以孝敬父母、礼让兄弟而闻名千古的薛包相提并论,誉他有“薛包之义”。至于和亲睦邻,人们评论他就像汉代以孝友雍睦、十世同居著称的太丘人陈寔,称他素有“太丘之风”。张嗣谟待人和善豁达,从来不以怒色对人,无论是同族亲戚,还是远近姻亲,都得到过他的接济。四方宾客,只要投入他的家门,他都热情招待,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张嗣谟终生嗜书如命,学养深厚、挂冠归来寄情林泉,以书为伴,吟诗作赋,著有《风素斋诗文集》一部。

  张嗣谟最大的贡献,是其留下的家族教育传统。告老还乡后,张嗣谟旋即在自己家里开设学堂召集族内子弟前来就学,给他们讲解四书五经,鼓励他们立志成才。从他肇始,双山张氏家族教育蔚然成风,结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后人以“风素斋”为本支系的堂号,开设了“风素斋学馆”,在馆内设私塾,对族人子弟进行教育。学馆的墙壁上常年挂着一幅对联,上联:“世养中丞业”,意为张家族人要世世代代继承先祖张梦鲤(人们俗称大理寺卿为中丞)的功德事业;下联:“家藏太史书”,意为家族要辈辈珍藏十一世祖张载徵、张瑞徵和十三世祖张禹玉三位翰林(太史)的著作,继承他们家学。“风素斋”藏书甚富,“万帙盈眸”,闻名胶东。在张嗣谟的影响下,明清时期,风素斋支系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计有4名进士、7名举人、29名贡生和40余名生员,簪缨不绝,成为莱阳双山张氏最发达的支系。        (来源:市档案馆)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