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要闻总第3105期 >2023-02-28编印

昌德松和他的胡同
刊发日期:2023-02-28 阅读次数:98 作者:程强  语音阅读:

  莱西融媒2月27日讯 “点着了炉中火放出红光,青烟起火光闪闪不同往常……”日前,位于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的“文化胡同”里,社区居民在二胡、扬琴、坠琴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唱起了传统吕剧《红嫂》,引来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演出结束后,“文化胡同”的创始人昌德松为居民们讲解“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现场挤满了大人和孩子,大家伙儿听得入神,频频点头。

  1993年,昌德松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一直热心于文化公益事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把门口长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将奥运知识、比赛动态图文并茂地绘制在墙上,后来,这条“奥运胡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胡同”和“教育基地”。

  如今,昌德松打造了“红色文化胡同”“传统教育文化胡同”“社区文化胡同”“发展教育文化胡同”“妇幼关爱文化胡同”“时光印象文化胡同”6条主题胡同,进一步发挥宣传阵地、活动载体作用,“文化胡同”成为影响带动社区及周边群众践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除了打造“文化胡同”,昌德松还致力于创建“书香社区”。他将家里原本用于出租的房间空出来,办起了“爱心书屋”。除了家中的藏书,他还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新书,供大家免费借阅。不少居民受到昌德松的影响,纷纷将自家的图书送到书屋,大家也养成了借阅完毕及时归还的好习惯。

  最喜欢“爱心书屋”的莫过于附近的学生们,放学后或休息日,屋子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借阅图书的学生。为方便大家阅读,昌德松还在胡同口设置了“流动报刊图书服务站”,上面放置的是他订阅的几类报纸和各式图书、杂志。借助书屋集聚人气,永兴街社区在“传统教育文化胡同”里打造“德松文化庭院”,集阅览室、讲堂、娱乐室、展览创作坊、心理咨询室于一体,传播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作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多年来,昌德松家庭不仅坚持手绘文化墙,创建“文化胡同”,还广泛开展宣讲活动,让公民道德建设内容更直观形象,传递好家风,弘扬正能量,影响带动了数万家庭。“文化胡同”在青少年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辐射带动周边25个社区、近千个村庄的文化墙“全面开花”。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莱西融媒APP

微信图片_2023013015383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