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学习与探索总第3079期 >2023-01-10编印

市妇联多维服务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刊发日期:2023-01-10 阅读次数: 作者:王晓军 解静华  语音阅读:

3版家暴调解.jpg

    市妇联联合市公安局建立反家暴维权工作机制。

  莱西融媒1月9日讯  2022年以来,市妇联立足“扎根村居社区、促进社会和谐、弘扬德治教化”总目标,探索妇联组织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妇联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建设、妇联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推动妇女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先后荣获“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称号,“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连续三年居青岛市考核首位。

强化组织凝聚力  夯基垒台建体系

丰盈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高位推进打基础。严格落实青岛市委政法委、青岛市妇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发挥妇联组织优势  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党委政府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社会矛盾风险。争取将妇女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强化政府妇女工作主体责任,全市配备各级妇联主席、妇委会主任172人,妇联执委1500余人,村级女性进“两委”比例达到100%,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范围更加广泛。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巾帼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意见》,组建由党员身份的新村妇联主席、优秀女党员为成员的巾帼先锋工作队111支,先锋队总人数达1400余人,围绕乡村振兴、网格治理、疫情防控、关爱妇女等重点工作,带头领办项目,实现全市新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100%全覆盖。

  试点先行树样板。坚持党建带妇建工作总基调,在院上镇岘沽新村、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进行试点,探索建立2个新村巾帼党支部,带领当地妇女充分挖掘辖区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乡村旅游、葡萄种植等产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500余名妇女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采取“单独创建、联合组建、行业联建”模式,成立以天天购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妇联、以院上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代表的产业妇联、以宜品乳业为代表的高端食品制造业妇联和爱心港公益服务中心妇联等妇联组织23处,吸引“四新”领域女性向妇联组织靠拢,进一步凝聚“半边天”力量。

  夯实阵地解难题。立足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妇联执委+志愿队伍+法律顾问”三员一体模式,采取“一室共用、资源下沉”的方式,将妇女儿童家园、妇女微家、婚姻纠纷调解站与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相融合,广泛开展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困难救助等工作,打通了与妇女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涌现出了南龙湾庄“平姐心语工作室”、前垛埠村“幸福小院”等一批先进示范站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妇女儿童家园60处、妇女微家60处、镇级婚姻纠纷调解站12处。

  力量下沉增能级。实行村妇联主席兼任计生主任“一肩挑”模式,提高基层妇联干部待遇,极大激发了村级妇联工作活力。扩大“妇联+网格”工作覆盖面,推动基层妇联执委与基层社会治理一线人员双向任职,将女网格员发展为妇联执委,鼓励基层妇联执委担任网格员, 全市672名女网格员90%以上兼任妇联执委。推行“阵地+社会组织+公益项目”服务模式,实行“社区吹哨、队伍报到”,截至目前,鼓励巾帼志愿者队伍参与文明实践、关心关爱、扶危济困等志愿服务110余场次。

提升群众服务力  立柱架梁强机制

激活共治共享“一池春水”

  完善维权“服务链”。牵头成立由公检法司等18个部门组成的妇女儿童维权“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七色花”巾帼律师团,建成全省首家一站式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帮助某公司42名女职工完成诉前财产保全40余万元,被青岛市列为一站式维权工作试点。联合市公安局建立反家暴维权工作机制,建立反家暴三色预警管理法,实现妇女维权热线与110 接警信息共享、工作互通。

  打造法援“服务圈”。加强对困境妇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服务,联合检察院建立司法救助合作机制,制定《关于加强困难妇女司法救助工作实施办法》,实行案件信息共享。面向镇街妇联、市直妇委会主任举办“关注困难妇女 加强司法救助”专题培训班,打造司法援助便民“服务圈”,促进妇女专项司法救助走深走实。2022年以来,共资助“春蕾女童”79名,实施妇女“两癌”筛查2.5万余人,协助4户困难家庭申请司法救助12万元。

  织密风险“排查网”。探索“防维一体”模式,实行风险隐患清单销号制度和妇女儿童侵权案件“首接负责制”,对留守儿童、问题家庭等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进行拉网式排查,登记在册400余人,做到对不稳定因素底子清、情况明、管得好、控得住。疫情期间,依托四级风险排查机制开展“巾帼敲门关爱行动”,服务重点人群5000余人次。

  扩大积分“覆盖面”。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打造“我爱我家”积分超市69个,持续发挥“小积分”在乡村治理关键环节大作用。扩大赋分范围,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探索“全纳式”积分工作法,在原来美丽庭院创建、家风家教、志愿服务等赋分范围基础上,把爱岗敬业、捐助公益等67项道德积分指标纳入积分管理办法,把积分融入到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多个基层治理环节,汇聚乡村治理动能。 扩大兑换范围,在原来超市生活用品兑换积分的基础上,灵活设置兑换方式,进一步扩展积分应用途径。 水集街道将村民自产的商品纳入积分超市,姜山镇垛埠新村建立“积分水站”,夏格庄镇将积分兑换成消费券,积分激励作用进一步显现。

突出政治引领力  典型示范赋动能

推动社会风尚“上善若水”

  以巾帼宣讲为统领,画好社会共治“同心圆”。探索“党性教育+巾帼宣讲”模式,在全市成立“巾帼先锋宣讲团”12 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以爱国教育、文明新风、垃圾分类等主题系列活动100余场次,拍摄巾帼英雄宣讲视频点赞转发超2.2万人次,制作的“巾帼大学习”领读视频,作为首期发布在省、青岛市妇联官微,用妇联的“好声音”把政策和主张传播到最基层,凝聚崇德向善的社会共识。

  以家教家风为基础,建好社会和谐“稳定器”。实施家庭教育普及工程,依托“父母学堂”“妇女儿童之家”等平台开展公益讲座12场,惠及家长3000余人。联合市委宣传部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家庭角色典型评选并进行事迹展播。依托名人事迹、红色教育资源等,打造文化胡同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基地,市妇联被确定为山东省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试验点。疫情期间, 在全市评选表彰“抗疫最美家庭”100户,带动千家万户文明风气形成。

  以法治教育为保障,撑好妇儿权益“保护伞”。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反家庭暴力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女法律工作者、妇女“法律明白人”等人员,结合法律培训“六进”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妇女、青少年女性及高校女大学生等女性群体的普法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分类分众培训2000余人。同时,将普法宣传与人民调解相结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宣讲法律法规,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织密织牢法治立体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