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集街道炉上村近邻莱西城西,据考证,清代中叶,有几个铁匠从山东西部来到这里揽下生意,落户于此,因手艺精制,炉火兴旺,生意兴隆,铁匠铺的“炉”越“上”越大,“火”越来越旺,当地人们便将此地叫响“炉上”,年长日久,原村名“寨后”没人叫起,遂以“炉上”为村名取而代之。如今,200多年过去了,炉上村生态文明发展日新月异。最近十几年来,先后获誉青岛市级“文明村庄”、“文化先进村”、“残联示范社区”、“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点”、“养老模范村”,莱西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村等。
近几年来,炉上村两委在崔德磊的主持、带领下,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目标,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村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基本实现了“村庄城市化,生产现代化,居住公寓化,生活小康化”。
村两委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多元化经济发展路子,以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城区村”经济。至2011年底,村集体拥有、租赁企业4个,集体积累5000万。村两委依托城区天时、地利的优势,利用富民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发展二、三产业,共招商引进内外资企业5个,私营企业12个,其中最大的企业“德志粮油”在全市共设32个网点,年收入2000万元。投资12万元新上变压器一台,解决了个体营业户用电不足的问题。发展养殖专业户5个,其中养鸡专业户2户,年存栏量30000只,养羊专业户2户,羊存栏量1200只,养猪专业户1户,年出栏量600头。建有商业一条街,设餐饮、理发、百货批发、维修服务等多个网点,形成了发展第三产业的窗口,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使炉上村集体经济保持年均递增20%以上。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步伐,增加城市亮点,2007年村两委聘请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村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开始全村生态文明建设,仅2008年以来就整修大街小巷120000平方米,浆砌排水沟2100米,硬化路面5800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1000余株,栽植草坪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78盏,建立了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美化了村庄的生态环境。如今,全村主要街道路面全部硬化,绿化率达到55%。
为了进一些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村两委加强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强化服务功能,确保小病不出村,并出资为村民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常生活方面,村民家家吃上自来水村民每人每日一立方免费,看上了高清的数字电视,60%的家庭住上了现代化的楼房。村两委在村后老果园处规划建设了6栋村民公寓楼,180户村民顺利入住高档的公寓式住宅,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2006年以来,村两委根据上级政策,积极推行失地农民养老金制度;村集体每年还对村里的困难群众尽心救助,对五保户予以抚养,对老年人按年龄分段进行生活补助,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为村民投新农合,每年春节为村民发放福利30余万元。
村两委十分重视村风建设,以创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一是积极开展村民道德评议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和制度,充分发挥黑板报、公开栏、明白纸的宣传作用,并设立了“法制一条街”、“道德评议一条街”、“计划生育一条街”,倡导以德治村、村民自治,连续几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村计划生育协会被评为“莱西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二是将农村作为宣传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村集体投资130万元建成占地12亩的办公大楼和36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室外健身场设灯光球场,露天健身场地配备健身器械10种,每天参加健身居民达数百人次之多。室内活动室设有乒乓球、棋牌室、图书室、会议室等。其中图书室藏书1000余册,会议室容纳200人。村老年俱乐部、老年健身舞、民间艺术等团队成了全市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