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权庄镇大河头村地处莱西、莱阳、即墨三市交界,全村650户,2100口人,耕地4800亩。近年来,村“两委”从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着眼,广泛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居创建活动,村庄的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先后被文化部、全国妇联联合授予“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庄,荣获山东省“安全文明村庄”、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及青岛市“十佳文明村庄”、“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等40多个荣誉称号。具体表现在:
夯实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基础
2009年,大河头成立了党总支部,下设大河头村、青岛金大皮革和青岛顺源食品3个党支部,共有67名党员。由党总支牵头,制定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从夯实工作根基着眼,狠抓了三个重点:
(一)解决“人怎么管”的问题。对村“两委”干部制定了“六个不准、四个带头”的工作要求,加强约束,并实行“公职化”管理,每天按时上班,晚上带队巡逻,树立村干部真心为民、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每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农村政策法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党员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安排一名村干部牵头,定期把上级有关种养技术、供求信息发放到群众手中,让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掌握致富的技巧。村干部真心为民服务,也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在2010年底换届时,村委会4名成员几乎都以满票再次当选。
(二)解决“事怎么办”的问题。村庄的事情,要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结果才能使大家满意。对此,大河头村每月组织一次村民“民主日”活动,确保村里的大事都由党员群众民主决策。针对村民流动性大,不便召开村民大会的实际,把需要办理事项印制成明白纸,实行入户签字公决和户代表投票公决两种民主形式,进行表决。建立了村“两委”成员联系村民代表、村民代表联系农户的“双联”制度,村民的建议和意见,实行双向反馈,做到了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村内40多条大街小巷硬化都是民主协商决定的,群众不但没有意见,反而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解决“钱怎么花”的问题。在花钱上不民主、不公开、不透明,群众就会有意见。村庄的每一笔开支都由村“两委”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商讨,哪笔钱该不该花、该花多少、怎么花,都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在村庄大街最显要位置设立了公开栏,对村庄的日常财务收支和各类补助补贴资金等事项全部公开,树立了村党支部清正廉洁的好风气。
提升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形象
一是加大建设投入,树立生态宜居形象。村“两委”按照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由企业赞助新建了三层的村“两委”办公大楼和社区服务中心,在村内规划建设了卫生室、便民超市,并把中心街规划发展为商贸小区,方便群众购物。自2007年开始,村庄投资260多万元,利用3年的时间,对村庄11条大街、31条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和绿化,硬化面积4.2万平、安装路灯89盏,栽植紫薇、黄杨、法桐、金叶女贞等绿化苗木1.5万株;2011年以来,又投资30多万元,开展了“奋战300天,整治环境美化家园”活动,制定了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建立保持村容整洁的有效机制,村庄生活垃圾每天一清,树立了村庄的文明形象。
二是突出重点改造,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从解决事关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入手,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400多户群众的厕所改建,并结合改建,新建成沼气池、沼气灶400多个,既解决了农村厕所脏乱差问题,又做到了合理利用新能源,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投资50万元,对流经村庄的蒲河进行了整治,新建了蒲河公园,并结合蒲河改造新建了农民文化娱乐休闲广场,新栽植绿化苗木3600多株,新建了假山喷水景点,小广场成为村庄开展文明建设、文艺活动、方便群众休闲纳凉的乐园。
三是开展道德评议,弘扬和谐文明村风。按照群众公选的办法,由责任心强、觉悟性高、群众威信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村民道德评议会,确立了“以评立德、以德治村”的道德评议方向,按照“急事先评、大事大评、一事一评”的原则,对村庄倾向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行每月一小评,半年一大评,大事急事随时评,特别在村容村貌的管理上,由道德评议会对每户家庭的门前三包情况进行每月一评议,根据卫生整治情况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并把评议等级张贴在每户的家门口,促使群众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村庄的村容村貌整治也逐渐走上规范。通过道德评议,评和了邻里关系,评净了村容村貌,达到了正民心、淳民风的良好效果。
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延伸
为更好地开展好生态文明村庄创建活动,村“两委”组织积极开展了四项活动: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把文明向经济领域延伸。村庄要文明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村“两委”倡导全村群众,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13个内外资项目,项目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依托项目建设,村内有500多人进企业上班,其中40岁以上的大龄劳动力就有200多名,在企业就工的农民双职工家庭有100多户,工人平均月工资达到了2000元。招商引资成为村庄富民强村的主渠道。
二是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把文明向精神领域延伸。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投资3万元新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并配套了桌椅、胡琴、秧歌服装等设施,成立了村庄舞龙队、老年演唱队和秧歌队,每到节日和农闲时节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只要鼓点一响,群众“大到九十九、小到刚会走,都想扭一扭”;积极配合镇级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定期在村大街播放电影。通过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活跃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广泛开展服务活动,把文明向服务领域延伸。组建了由12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先后义务协调解决企业供电、施工、资金周转等难题60多件次,赢得了企业的好评和信赖,金大公司免费为村庄建起了办公楼,德民欣等企业还在老人节、春节、儿童节等节日,向老人、儿童发放纪念品;村里投资80万元,新建了敬老院,有18名孤寡老人入住,镇里对老人免费集中供养,志愿者队伍定期到敬老院开展义务服务,深得群众好评;志愿者队伍义务帮扶村民建立了3个便民超市、商店,并依托农村信息服务站,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网上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的致富本领。2010年以来,先后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培训300多人次,有62户群众利用学的知识建起了种植大棚,每户年可收入4万多元。
四是抓好平安创建活动,把文明向社会领域延伸。针对该村地处三市交界,来往人员多、车辆多、不安定因素多的实际,村“两委”专门建立了综治办和警务室,成立了由6名责任心强的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天在村干部义务带领下,对企业、路口、农户不定时检查巡逻。按照村民的居住区域,每10-30户组成了一个治安互助组,实行干群结合、群防群控的联防治安措施。村庄一次性投资11万元在主要路口和企业周围安装了12个红外线监控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监控面覆盖了全社区所有的重要位置。同时,村里还为联防队员配备了对讲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监控人员和巡逻队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并可迅速到达现场,有效增强了治安防范力度,为村民和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村庄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信访积案和民转刑案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安全文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