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两会特别报道总第898期 >2012-02-02编印

市城建局:力争新突破 打造新亮点
刊发日期:2012-02-02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市城建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狠抓落实,城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获得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单位、建筑业岗位培训管理先进单位以及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青岛市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建筑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等青岛市级以上荣誉30余项,为我市再次争取了“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四项国家级城市荣誉。

城乡规划实现新突破

    一是组织了城区4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聘请浙江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规划将对主城区4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做出统筹规划,并对轨道交通出口周边、洙河两岸等重要区域进行重点研究。二是组织了姜山新城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控规编制。聘请广州规划院进行编制。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成果,正在组织报审成果编制和核心区域控规编制。三是组织了市文化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并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最终确定“方舟”方案,并进行规划公示。目前,勘察中标单位已形成初步成果,计划2012年3月开工建设。四是组织编制了大沽河治理城区段空间发展规划。规划将对大沽河两岸土地利用、设施布局进行全面研究,为未来我市跨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五是新一轮镇域规划修编全面展开。河头店、南墅两个重点镇驻地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六是编制完成了村镇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基础设施稳步推进
    

    2011年,共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工程37项,其中,重点工程16项,实事3项,追加工程12项,续建工程3项。目前,南环路道路配套、红岛西路道路及排水等35项工程已开工;204线国道绿化、白马河污染治理等30项工程已竣工;完成投资17265万元。在工程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局班子成员、科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深入一线,周密组织,靠在现场抓前期筹备、抓施工调度、抓日常监管,保证了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基础设施工程主要突出了建设程序规范、南部组团配套和生态环境。

城区环境明显改观

    按照市委、市政府奋战300天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要求,结合城建实际,重点抓了环境卫生、绿化提升、市政道路、建筑工地、建筑立面5个整治行动,并将整治内容落实到责任科处和责任人。同时,理顺管理体制,将绿化带保洁和道路保洁纳入一体管理,解决了责任不清的问题,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加强环境整治治和市政设施维护,共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9万余吨;更换维修沟盖板1100多块(套);整修更换路沿石、界石、树池石等3664块;在烟台路、重庆路、长岛北路道路两侧的126个垃圾箱进行了入院,建设垃圾箱围挡20余个。加强建筑工地围挡及临建设施管理,推广使用新型组合式彩色钢板围挡墙3000多米。采取分包路段,网格管理,不间断巡查等措施,减少道路飘浮物滞留时间,道路保洁半小时解决垃圾落地的做法被青岛市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指挥分部给予转发。青岛市组织的历次城市管理季度检查和城市环境整治行动检查中,工作成效和做法得到了检查组充分肯定,检查结果均在五市前列。

园林绿化增添色彩

    结合迎接青岛市观摩会和城区环境整治行动,主要实施了204国道绿化改造、城区行道树补植、沽河大道绿化补植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0多万平方米,在北京路、南京路、青岛路等路段共补植行道树1800多株。高标准的绿化建设改造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在烟台北路、北京中路路灯杆上安置立体组合花架68组,摆放垂吊牵牛7600余盆,对烟台路、北京路等路段安装PVC塑钢景观护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添了城市景观。204国道绿化工程,建设面积38万平方米,本来计划三个月完成,由于措施得力,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绿化改造任务,而且绿化改造水平高,色彩丰富、高低错落有序,204国道已成为进入莱西地界的景观大道。

危房改造成效明显

    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农村经济适用房、重点镇村庄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计划改造村庄2020户,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930户,改造农村危房1955户。目前,已实施村庄改造1830户,在建444户。尤其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前半年完成工作任务,列青岛五市第一,经验做法被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以专报的形式刊用,青岛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我市推进工作的力度和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五市进行了推广和宣传。

工程监管规范有序

    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活动,检查项目44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组织对在建住宅工程和公共建筑工程进行了自查,涉及项目80个;对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建设的项目进行了排查,下达处罚决定书28份。二是转变质量监管模式。完善监督机制,由定人定工程监督改为实行质量监督小组制和质量监督巡查制以及“差别化”和“分层次”管理。建立了专项治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治理工作与企业资质及业绩考核等挂钩,效果很好。年内,共创建 “青岛杯”工程2个,“青岛市优质结构”工程4个。三是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按照“从严把关,源头管理,全程跟踪”的原则,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加快塔机防倾翻装置的安装及应用,安装率达到90%以上,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年内共创建“青岛市标准化示范工地”6个,“山东省安全文明优良工地”1个。四是招投标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加强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合同工程款拨付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青岛市规定的拨付下限签订;加强招标监管,保证了评标结果科学公正。五是新型墙材应用及建筑节能改造成效明显。加快新型材料应用和监管,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100%。

供热供气惠及民生

    供热供气工作是近年来广大市民关注的难点、热点,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针对供热、供气实际,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了城区天燃气置换改造工程,这也是今年政府确定的一项实事工程。通过多次与小区物业、开发企业和埃维燃气进行对接,按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确保了改造计划顺利推进。通过改造,城区16个居民小区4525户居民全部用上了天然气。二是在难点问题解决上有了新突破。海名园、长安都会以及上海花园3个小区居民因小区供暖供气问题,多次上访,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为稳护社会稳定,通过深入企业、居民户走访调研,了解问题症结,多次与开发企业商定、反复修改解决方案,3个小区1000户居民的供暖供气问题均得到了较好解决。三是落实供热问题解决措施。成立供热服务小组,深入各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对用户反映的供热供气问题,及时督促协调企业进行解决。一年来,共处理1800多件有关燃气、供热方面的电话投诉,均做到了协调处理和落实,居民满意率达到100%。

依法行政能力增强

    一是加强执法培训宣传。组织举办了2期《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办法》业务培训班,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了行政处罚权规范透明运行机制,在前期确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行政处罚流程、制订执法文书模版的基础上,抓好执法人员网上操作培训。三是做好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工作,下达处罚决定书19起,下达拆除决定书14起。四是依法对澳门花园8户违法建筑强制拆除,拆除房屋面积300余平方米。四认真抓好反映问题的解决。在青岛、莱西《行风在线》活动期间,市民反映的40多个问题全部进行了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承办扎实有效,解决了一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代表和委员的好评,面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了100%。

项目服务提速高效

    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一是压缩办理时限。制定了改进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意见和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办法,将9项审批事项完成时限进行了压缩,最高提速达到75%,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增强了办理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坚持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到哪里,城建就服务到哪里,尤其是对重点建设项目审批,做到特事特办,现场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帮办式”、“跟踪式”服务。三是定期进行回访。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城建服务窗口定期从申报的企业中抽查1至2个作为回访对象,通过电话、登门等方式到企业了解遇到的困难,先后为耐克森、永隆化工和联富国际商贸城等企业提供上门服务8次,帮助解决审批服务和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5个,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对夜间值班、车辆管理、请销假等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发挥好制度的约束作用。通过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变。二是机关文化建设丰富多彩。先后在青岛市第十届建设系统职工运动会上,获得区市组总分、女子团体和男子团体三个第一名;在莱西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合唱比赛,城建局合唱队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屡创佳绩。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全市机关干部演讲比赛,被评为佳作奖和优秀组织奖;组织干部参加了全市MPA综合知识竞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三是严格落实机关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加强督查频次,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先后对10余名违反制度的职工进行了处罚,确保了各项制度有效执行。
                                            (文/图 李洪学  许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