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版:两会特别报道总第898期 >2012-02-02编印

市卫生局:深化医改促
刊发日期:2012-02-02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近年来,市卫生局按照上级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医改惠及广大群众的成效日益显现。

新农合制度不断巩固完善

  2011年的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了人均250元,2012年又提高到了人均300元,参合率均达100%。将2011年参合人员在基层卫生院、二级和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60%、50%,住院起付线分别降到100元、300元和500元,年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35%。对2010年度住院费用4万元以上的449名参合人员进行了二次补助,发放补助款550万元。2012年1月份又对2011年度住院费用4万元以上的756名参合人员,在正常报销的基础上再报销20%,共发放补助款985万元。在22家青岛市级定点医院全部实行了新农合现场结报,将10种慢性病及特殊疾病纳入新农合大病门诊补偿范围,报销的比例、起伏线按接诊定点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标准执行。开展了提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医疗费用按单病种设置限额,限额内的70%由新农合基金支出,剩余的30%由红十字会专项资金进行救助,目前我市已有5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得到了免费救治。扎实开展了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2011年在市各定点医院进行了拉网式检查4次,抽查、稽查共106次。进一步完善了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将市内二级定点医院的单病种数量提高到12个。借助新农合电子监察系统,建全了次均费用控制机制,每月进行分析预警,每季度进行通算,定期通报情况,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了控制。安装运行了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卫生室、卫生院、市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进行了实时连接,在村卫生室实行了新农合门诊报销和电子处方。2011年共为5.04万名参合人员报销了1.05亿元的住院费用,为2.75万名参合人员报销了377.89万元的门诊费用。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实施

  在16处基层卫生院正式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523种基本药物实行了零差价销售,并全部通过省级网上采购平台进行了集中采购、配送、结算,且全部纳入了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该项制度实施后,基本药物的价格平均下降了56.5%,基层卫生院的门诊次均费用较同期下降21%,次均住院费用较同期下降36.5%。统一制作了宣传横幅和标语,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醒目位置进行悬挂和张贴,并将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在电视台、报刊等进行了刊播,印发了基本药物制度《宣传手册》、《知识问答》等。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处方集等进行了集中培训,确保了基本药物的规范使用。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推进

  开展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与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为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补助、农村集中供水水质监测等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人均25元,服务内容由9大类21项增加到10大类41项,新增并启动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和为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重性精神病实验室检查等服务内容,群众受益程度进一步提高。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现场观摩,通报了工作开展情况,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组织人员随机抽取了部分居民的健康档案,通过电话调查、进村入户查看等方式,对16处卫生院和1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共走访村庄104个,调查887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截止12月底,共为全市65.2万名城乡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患者5.9万人、糖尿病患者2万人、重性精神病患者1919人、65岁以上老年人5.5万人,对4.4万名0—6岁儿童和9488名孕产妇进行了系统保健,为6148名1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费补种,为250名贫困白内障手术患者开展了复明手术补助,为7731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了补助,为3.8万名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了“两癌”检查,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600份。

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召开了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工作目标,对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落实了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出院病人随访、远程医疗会诊、检查结果互认制度等惠民便民措施。印发了《莱西市控制二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的工作方案》,开展了控制医疗费用“三双行动”,不断规范公立医院的临床检验、诊断、治疗、药物使用等,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完成了基层卫生院编制核定和岗位设置工作,对卫生院内部岗位按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进行重新设置,并依据核定的编制确定了岗位构成比例。根据人员竞聘规定,对24处卫生院和基层防保所的80个正副职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对763名职工进行了竞聘上岗。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实施了绩效工资,对各卫生院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年终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拨付专项经费。制定了内部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由各卫生院根据内部考核结果实施绩效工资,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了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采取每月预拨、年终清算的方式进行拨付,确保了基层卫生院的正常运转。通过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回归了公益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成效

  落实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对医疗机构、学校等共856人进行了传染病防控技能培训。组织人员对全市的医疗机构、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督导检查,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实行了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儿童接种信息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提升了我市免疫预防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了疫苗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有序开展。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和麻风疫苗应急接种工作,对13个镇办的219个村16-60岁人群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为863名流动人口接种了麻风二联疫苗。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对承担基层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开展了突发职业中毒应急应急演练和突发霍乱疫情应急演练活动。加强中、高考期间的消毒和巡回督导工作,安排医护人员分赴各考点,指导做好学生考前的身体检查工作,校舍及公共餐具消毒、通风等严格按标准进行。抓好在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印发了《2011年全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通知》,组织全市19家医疗机构为140所学校的7.7万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体检项目为内科、眼科、口腔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常规检查。开展了“健康山东、和谐莱西”宣传月活动,发放了12种健康教育书籍3000余册、15种宣传折页2600余份、16种宣传单5000余份,免费为群众测血糖260人、测量血压236人,接受群众咨询1700余人。开展了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召开了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启动会议,与各单位签订了控烟责任书,统一印制了控烟宣传资料和标识牌,开展了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开展了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完成各类从业人员查体1.6万人。

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

  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定期公布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及查处的典型案例,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消费。举办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3期,到各类经营单位讲解卫生法律知识,培训1000余人。加大对餐饮单位的专项整治,检查各类餐饮单位668户次,单位职工食堂36个,下发《工作要求》342份,提出整改意见729份,未发现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地沟油”现象。开展了公共场所、集中式供水量化分级评审达标工作和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对145个单位进行了督导检查,对自来水公司的两个水厂均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管理,将不良记分管理与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定期对不良记分的医疗机构进行公示。开展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息公示制度,公示率100%。开展了打击无证、超范围行医专项行动,坚持每周召开1次调度会,对监督执法情况进行总结和部署,。今年以来,全市共打击无证、超范围行医300家,依法注销了21家不符合要求的卫生室、诊所。加大医疗广告查处力度,针对医疗广告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处罚与教育、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0份,责令限期整改10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