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版:两会特别报道总第898期 >2012-02-02编印

发展 强化服务惠民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刊发日期:2012-02-02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组织开展了2011年卫生支农活动,将76名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下乡人员,安排到16处基层卫生院和76处村卫生室进行对口帮扶。支农人员共救助患者3300人次,开展巡回医疗60次,义诊500人次,协助开展适宜技术28项,举办培训班50次,培训人员600余人次。对卫生系统2037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继续医学教育。组织49人进行了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组织371人进行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221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了资格证,为2001名聘任到期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了续聘手续,新聘173人。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医学学术交流和技能比武等活动,共103名护士参加了卫生系统“天使杯”护理技能大赛。选派91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大医院进修学习,聘请38名专家教授坐诊带教,对卫生院的80名技术骨干进行了分批分期培训。对全市781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对45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岗位培训。开展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对基层单位55名医生和护士进行了培训,选派了14名执业医师到青岛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脱岗培训。是公开考录了34名医护人员和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的12名工作人员。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等工作有效开展

  深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实行日常管理与定期督导相结合,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规范医疗行为,落实二级以上医院医疗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督导实施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重点加强了“三个系统建设”,落实了“四项护理服务”。开展了第十七个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7处基层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达标建设全部通过了青岛市局验收。组织人员对全市民营医院的医疗广告、依法执业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民营医院的执业行为。组织13家医疗卫生单位在月湖广场开展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成果展示活动,共展示宣传刊板30余块,发放了53种健康教育书籍、宣传折页、宣传单等1万余份,免费为群众测血糖280余人、测量血压390余人,接受群众咨询1800余人。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规划建设了新的沽河卫生院,通过二级医院和城区周边卫生院延伸服务的方式,在城区规划建设了12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362处已完成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的基础上,新建、改建了265处集体资产性质的村卫生室,12月中旬顺利通过了青岛市医改办组织的检查验收。召开了专题会议,在全市推行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并在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实行了新农合门诊报销。完成了基层卫生院、防保所的供暖、自来水等设施改造,优化了群众的就医环境和职工的工作环境。开展了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对16处基层卫生院、8处防保所和627处规划内村卫生室以及信息交换平台的硬件设备采购、网络使用等进行了调研和规划,为在全市规划内村卫生室全面实施新农合门诊报销和基本药物制度做好了准备。

红十字和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有效

  开展了“博爱送万家”、“红十字伴美夕阳红”、“红十字光明行动”等活动,向贫困职工、先心病及白血病儿童、老年人等发放慰问品、救助金等价值56万余元。积极开展了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工作,完成遗体捐献登记20例、遗体捐献5例、角膜捐献4例。组织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共1.5万余人次参加,出动车辆386台次,清理卫生死角150余处、垃圾450余吨。

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将医改工作持续推向深入

  继续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做好筹资标准提高后结报政策的调整。继续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医疗服务监管的突出重点,采取推广临床路径、约束医疗行为、规范药械采购、严格费用监管、公开费用信息、扩大单病种付费实施范围以及改革支付制度等综合措施和手段,努力把医药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在卫生院和规划内村卫生室实行门诊报销和一般诊疗费总额预付,切实保证新农合资金的使用效果。实行日常监管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加强基金运行分析,提高监管能力。优化就医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做好参合人员报销款发放工作。加强对新农合工作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完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实施范围。加强岗位绩效考核,改善执业环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相结合,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便利的医疗服务。
  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和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等疾病的监测,提高监测覆盖面和监测质量。组织开展手足口病、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演练工作,抓好重点时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防控。加强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健全冷链设施,规范免疫接种行为,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和覆盖率。
  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健全卫生监督执法网络,促进卫生依法行政工作。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拓宽农村卫生监督覆盖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卫生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巩固打击无证、超范围行医成果,严厉打击各种无证、超范围行医行为。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医疗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手术分级、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抓好医护人员岗位培训。年内组织两次全市医疗质量专项检查。抓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验工作。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规范临床检验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扶持优势学科群体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临床技术骨干,提高医院综合能力。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急救设备,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急救保障能力。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开展乡医中医专业学历教育,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定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讲座,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后备干部培养。加大乡医培训力度,提高乡医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加大帮扶带教力度,推进科技兴卫,加大医学新技术、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公开考录医学院校毕业生,选拔高学历人员充实卫生人才队伍。开展人才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聘请医学专家坐诊、讲课。
  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继续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办好便民利民实事,促进服务作风和质量全面改善,实施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计分管理,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医务人员医德考评长效机制,推进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纪警示教育,促进卫生行风的进一步好转。推行院务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医患矛盾,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和患者就医环境。深入开展卫生行风督查,严肃查处卫生行业违规违纪行为,提高社会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规范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加强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在规划内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卫生院统一采购、管理、结算。在村卫生室实行新农合门诊报销,加强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村医操作技能水平。制定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补偿办法,保障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
  统筹推进卫生各项工作。继续开展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扩大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加强许可能力建设。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积极开展募捐救助等工作,进一步发展红十字事业。 (柳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