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版:两会特别报道总第898期 >2012-02-02编印

姜山镇:全面打造幸福宜居“姜山新城”
刊发日期:2012-02-02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2011年,姜山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是2006年的2倍多,年均增长23.1%;完成地方税收收入6584万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2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856元,比2006年增长78.7%;外资到账5年累计完成2.0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5年累计完成43.0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五年累计增加35个,总数达到91个。2007年以来,先后获得青岛市经济发展二十强镇、青岛市财政收入二十强镇、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十强镇、青岛市十佳小城镇、青岛市文明镇、山东省生态经济二十强镇、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和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全镇的综合实力明显跃升。
围绕一个中心 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
  抓服务、重配套,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7年以来,姜山镇按照“科学发展、多元投资、集约经营”的思路,先后投资2.7亿元,新建园区12平方公里,为项目落户搭建了良好的载体。2008年,姜山轻工业功能区被青岛市确定为六大功能区之一。为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实行首问责任制和内外资企业登门服务制,无偿为项目签约、注册登记、开工建设、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一条龙、高效率服务。2011年配合市政府先后完成了园区9项重点工程。其中,硬化北环路1.5万平方米,建桥2座;硬化釜山路、南环路4.2万平方米,修桥15座;铺设供水管网4.2万米、排污管网3.1万米,砌筑沉降井692个;绿化204国道姜山路段两侧8.5公里、10.3万平方米,承接大项目、高科技项目的能力又进一步提升。
  抓大商、重质量,招商模式进一步转变。近几年来,姜山镇始终把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落地项目质量明显提升。2007年以来,全镇累计引进外资企业36家,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累计引进内资137家,实际利用内资206亿元。其中,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资过亿元的内资项目68个。通过引进龙头项目和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产业集聚速度明显加快,橡胶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已具规模。
  为适应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要求,姜山镇不断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模式,由引进单个项目向引协会、引集团转变,实现了引进一个组团、带进一批项目的效果,大批项目“抱团”落户。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四川中一实业项目,将带来30多家企业陆续落户,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工。城阳区惜福镇机械协会产业园项目,将带来2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集中落户。
  抓清障、重开工,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为确保项目按时落地,姜山镇专门成立了清障倒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土地补偿档案,签定土地补偿协议。积极与市各科局对接联系,确保项目早堪点、早征地、早出红线,推进项目顺利落地。五年来,共为100多个项目清障倒地。目前,全镇共有在建项目17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10个,过亿元的项目6个,包括总投资3亿元的阳光枫景服务业集聚区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青岛椰风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等均顺利落地。同时,还保证了兄弟乡镇19个“飞地”项目的落户。当前姜山镇还有8个拟开工项目,基本做好了今春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截止到2011年底,全镇共有内外资企业320多家,工业规模快速增长,今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5.6亿元,占全市的八分之一。
  抓考核、重激励,招商氛围更加浓厚。为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采取分指标、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将招商引资列入机关各部门和村级年终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工资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建立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和招商工作“晨碰头、周例会、月调度”制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
打牢一个基础  新农村建设呈现新局面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先后实施了姜夏路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等项目,新增各类设施栽培500多亩,大田蔬菜种植达到1万多亩。积极培育农村社会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8个。新建畜牧养殖小区36处,奶牛存栏达到6800头,肉鸡存栏137万只,生猪存栏3.5万头。完成造林0.4万亩,植树22万余株,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新农村“五化”工程建设为重点,实现村容整洁。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动群众,打破资金瓶颈,推动了新农村“五化”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全镇累计投资3544.2万元,硬化街道55.93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8.6万株,安装路灯1492盏,新购垃圾箱377个,新建垃圾堆放点119处,新建沼气池1200多个,实施“一池三改”630户,粉刷外墙7.6万平方米,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6个。同时,坚持建管并重,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农村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涌现出了荣家屯、前垛埠、李家屯、姜山六村等一批莱西市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姜山四村、孙岚庄、菜园、岭前、后庞、东岭后、西岭后、李家泊、于旺庄、西屯、高家庄、哈喇、望埠庄等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村。
  倡导文明风尚,实现乡风文明。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切实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从人口知识培训、孕环情检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各个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其中,2010年在莱西市年终人口目标考核中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管理民主。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实现管理民主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农民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
突出一个亮点  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高起点规划。莱西市委、市政府把“姜山新城”建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2011年市政府聘请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姜山新城”详细规划,姜山镇按照科学、合理、前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镇域体系规划、轻工业功能区规划及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同时,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征求意见,使“姜山新城”规划更具科学性、更具地方特色,为下一步“姜山新城”的高水平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标准建设。2007年以来,投资3000多万元,对杭州路、烟台路、青岛路、绕岭中心街进行了翻修和硬化,硬化面积8万多平方米。投资870多万元,铺设人行道板6.2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3000株。投资1073万元,铺设排水管网4.78万米。2011年又投资1870万元,铺设排污管网3.6万米,使镇驻地和园区污水首次全部排往姜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了姜山驻地污水无序排放的问题。对镇驻地7个村庄实施了旧村改造,拆除旧房100余间,通街1.2万米,硬化路面0.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80余盏,目前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2.8平方公里。兴建了姜山三村商贸城、厚德花苑、阳光枫景等住宅小区,提升了镇驻地的建设档次,注入新的商贸活力。同时,还引进了海右重华、大有同人、滨泰置业等比较有实力的公司,将在姜山镇高标准开发建设。
  高水平管理。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城管大队、由68人组成的园林环卫队伍,配置摆臂式垃圾车、压缩式垃圾车、铲车等。在镇驻地、园区内配置垃圾箱130多个。健全了管理机制,从2008年开始,在镇驻地和园区村庄落实垃圾“村收集、镇清运”的处理模式,保证了新农村“五化”建设效果。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做文明居民等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使镇驻地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瞄准一个目标  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加大投入,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全镇每年教育经费支出近2000万元,其中每年安排危房改造资金200多万元。2011年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绕岭小学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镇现有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67个,已改造达标卫生室50个,方便了群众就医。通过财政投入及争取上级支持,使全镇57个村庄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11年全镇为17985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农村低保救助继续加强,为低保户501户、726人发放低保金。投资740多万元,改造农村危房600余户。切实加强残疾人救助扶持力度,帮助29户残疾人实施了残疾人安居工程,有80名孤寡老人在镇敬老院实行集中统一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断增加投保人数,2011年共有41580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
  预防为主,超前工作,保持了社会稳定。几年来,姜山镇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网络问政工作,网民来信办结率和回复率达到100%。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防止了伤害师生案件的发生。加强治安管理工作,指导村级配备了57名村级综治协管员,治安联防队员由原来的18人增加到46人。同时,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积极建设镇村电子监控系统,社会治安得到明显改善。完善“大防控、大调解”体系建设,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社会稳定中心“四位一体”办公室,实现了信访、综治、司法、610联合办公。《实施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经验先后被《青岛信访》和《莱西工作》转发,“四位一体”办公的经验也得到了市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的充分肯定。
抓住一个根本 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及时向人大主席团、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群众团体、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质量、效率不断提高;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了机关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基层的能力;不断完善机关干部目标考核制度和民主测评制度,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努力打造“阳光政府”、“服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