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版:两会特别报道总第898期 >2012-02-02编印

稳中求进助跨越、开拓创新获突破—2011年南墅镇工作回顾
刊发日期:2012-02-02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镇上下按照“双超越、双突破”的工作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22.8%;地方财政收入6040万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21.87亿元,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增长13%;实现外资到账863.7万美元,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突出平台打造,建设工业园区。投资200多万元,完善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南墅石墨建材工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出台政策,鼓励石墨、建材企业向工业园聚集,目前已落户企业5个,有投资1.8亿元的青岛大华电子、投资1亿元的青岛鑫鹏翔建材、投资8000万元的青岛广星电子等;投资1.8亿元的青岛地都陶瓷整体搬迁项目正在进行平整土地等工作。
  完善软环境,形成硬支撑。全面改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体系,落实班子成员分包责任,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协调组,千方百计推进项目落地,促进项目尽早开工。青岛大华电子、青岛广星电子等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引进了2家风力发电项目,丰富了全镇的产业结构。其中投资9亿元的青岛润莱风力发电,是我市的第一个风电新能源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 ,建设机组24座,总装机容量36MW,成为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加大规划投入实施力度 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637万元,对镇宁南路和镇兴东路实施改造翻修硬化工程;投资165万元建设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高标准的“南墅蔬菜贸易市场”,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成立了镇管办,对镇区流动商户进行集中管理,对镇驻地所有商户的广告牌进行了统一标准制作安装,镇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加快镇区商贸服务业建设。由利客来集团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98223平方米,集超市、商住楼、酒店、农贸市场于一体的青岛利盛达商贸项目,将极大地提升镇区服务业、商贸业水平,改善镇区基础设施整体形象。
 

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广泛发动宣传、典型示范带动等办法,以九联、万福等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新建生态发酵床养猪小区5处,蛋鸡、肉鸡养殖小区14处。
  因地制宜,抓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新开挖李家洼、丁庄、圈里等村庄平塘5座,改造了黄家屯、埠前庄、青山等7个村庄的自来水管路,维修了小埠、岳石、皮家园3处扬水站,共完成投资638万元,增加水浇地面积3000亩,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立足林业大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为打造“青山绿水”的名片,继续采取由镇政府出资,免费提供树苗、统一挖穴、高标准栽植的办法,大力开展造林活动。全年投入植树造林资金607.2万元,栽植树木40万多棵,进一步强化了南墅的林地资源优势。
 

切实关注民生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

  早动手,抓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落实了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农村党员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坚持工作调度和现场观摩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村庄自查相结合,严格要求、分类推进,村庄环境卫生状况焕然一新。12月14日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部署集中开展以“大干四十天,干干净净迎新年”为主题的环境整治活动,再次掀起了环境整治工作的新高潮。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投资600多万元,相继完成教书庄小学校舍重建、李家小学新建教学楼以及教委平房、北墅小学新增校舍等工程。近三年累计投资超过1000万元,使我镇中小学校舍在全市乡镇中条件最好、标准最高,全镇教学质量也得到全面提高,由全市镇办三流梯队一跃进入一流梯队,并呈现出良好发展的趋势。
     强化矿山管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加大值班巡逻力度,严厉打击以铁矿、风化砂为主的滥采乱挖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废旧矿坑、尾矿坝的综合整治力度,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做好全镇矿坑和尾矿坝的整治复垦规划。
  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开展信息核查,加大对镇村计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

  2012年,该镇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两个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基层组织四个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7248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将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90元,增长13%,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其他发展任务目标。
 

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为重点 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

  ——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建设。全体动员、全民动手,真正形成千军万马齐招商的良好局面。发挥本土优势,争取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墨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飞地政策”,引进项目落户南部工业组团。强化服务,建立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强化监督考核,加快项目推进,以一流的服务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切实抓好工业园建设。加大投入,优化改善工业园的投资环境,投资500万元,完成工业园两条主干路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投资238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铺设排污管道,将污水接入市排污管网,切实解决工业园的污水排放问题。积极引进矿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资源利用附加值,形成下游产业链条,把工业园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新材料工业园。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有序地开发矿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结合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综合开发,加大对大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北墅水库的包装推介力度,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做好乡村旅游文章。
以农民增收和夯实农业基础为重点 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全镇形成“西北部以发展干果、名优果品为主的林果业;东北部以发展大棚蔬菜、葡萄为主的高效种植业”的农业产业结构新布局。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点带面、示范引路的方法,新增蔬菜、葡萄大棚280个,新建名优果品基地6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社8个,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开展塘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塘坝4座、新钻机井8眼,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节水灌溉设施应用,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高度关注交通问题,着力解决好村村通工程遗留的断头路、偏僻村庄之间的通村路、小沽河两岸的桥涵建设,消除交通瓶颈制约,方便群众出行。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完成南城线和水黄路的大修工程。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的重点是10个村庄的造林绿化;二是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5000亩,做好公路主干线的通道林带建设工作;三是积极发展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四是加大对矿山加工企业的粉尘污染治理力度,解决好小沽河流域、北墅水库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优化村庄人居环境,真正打造“青山绿水”的名片。
  以提升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加快重点中心镇建设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好镇区道路改造工程,投资258万元,对镇前路两侧进行改造,铺设人行道板4216平方米,浆砌排水沟5609立方米,安装路灯38盏。结合南城线、水黄路的大修工程,加大对道路两侧的环境整治力度,建设南城线、水黄路、小莱线公路两侧林带。
  ——加快镇驻地开发。结合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加快镇驻地地开发,完善小城镇服务功能。主要做好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98223平方米,集超市、社区、酒店、农贸市场为一体的青岛利盛达置业项目的开工建设。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小莱线和水黄路交界处西院上村三角地带的综合开发工程。加大对旧镇区的改造,对原南墅供销社的生资门市部进行拆建改造,解决脏、乱、破现象,优化城镇环境。
  ——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先进小城镇的管理模式,加强镇区管理队伍建设,对驻地商户广告牌和灯箱进行规范管理,统一标准安装。坚决治理乱停、乱摆、乱放现象,完善镇区卫生长效机制,加大镇区垃圾集中清理力度,做到日产日清。高水平实施镇区绿化工程,聘请专业绿化公司对镇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绿化。
 

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教育投入,在全市率先探讨配备学生校车。我镇地域广,学校数量少,学生上学难成为困扰家长的最大问题。在全面完成学校危房改造的基础上,计划采取镇财政出一点、争取上级扶持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的办法,购置校车,统一接送学生上学,解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的创业扶持政策,深入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扎实做好城镇职工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做好新农合筹资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改造农村五保、低保及困难家庭农村危房32户。加强农村医疗、教育、健身、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平安南墅建设,健全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强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规范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大矿山开采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维护正常的矿山开采秩序。积极争取资金,做好废弃矿坑、峁堆的综合整治工作。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宁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