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采取四条措施,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断发展。到11月份,全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70处,占全市887处村居的30%,其中颐和花园社区、黄海路社区、泰安路社区、中兴路社区获得青岛市充分就业社区称号,黄海路社区获得“省级文明社区”称号。
搭建服务平台。在进一步加强市、镇两级就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将平台建设的重心向社区(村居)下移,选择20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居,按照人员配齐、设施配全、标示统一、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服务规范的总要求,重点指导帮助搭建平台。目前,首批200个村居已全部配备了2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安排了固定办公场所,配置了办公桌椅、微机等办公设施,悬挂了劳动保障服务站标示牌,明确了调查统计、岗位开发、就业援助等工作职责,建立了服务承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工作制度,依托建成的平台,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展开。
加强调查统计。年初,全市统一组织了人力资源情况调查,了解掌握了全市人力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导各村居全面建立了人力资源台账,并按季进行人力资源信息更新。同时,为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专门建立了 “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单亲扶养未成年子女、低保、残疾、失地等7类就业困难人员管理台账,确保辖区人力资源及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基本信息、就业意愿、技能状况等情况清楚明了,以此提供有针对性就业服务信息支持。
开发适宜岗位。市人社局通过建立企业用工定期监测制度、用工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制度等系列制度,广泛搜集、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引导人力资源实现正规就业。与此同时,引导各村居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开办小商店、小作坊、小工厂以及农产品经纪服务等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大力开发创业、就业项目和岗位,引导劳动者通过自主建设项目实现自主择业。目前,全市首批200个村居已全部建立岗位开发台账,已开发岗位与劳动者的有效配置率达到60%以上。
优化就业援助。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进程中,市镇村三级瞄准 “4050”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单亲扶养未成年子女、低保、残疾、失地等7类就业困难人员,以促进该七类人员实现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培训援助、岗位援助和生活援助,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创业大讲堂,先后为七类人员提供技能培训476人次,通过面上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自主开发岗位,提供有效岗位1277个,通过开展集中走访和个别走访活动,发放困难救助金1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