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魅力镇村总第863期 >2011-11-24编印

“冬闲”不闲河头店镇农民走出特色增收路
刊发日期:2011-11-24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时值寒冬,玩麻将、唠闲嗑、晒太阳,曾是广大农民的真实写照,如今,这句话在河头店镇农村已经变成历史。在该镇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搞种养殖、忙打工、学技术,在致富增收的道路上各显其能,你追我赶,“冬闲”变成“冬忙”,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致富新气象,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冬闲增收图”。
现代农业奏响“致富曲”
  11月22日,笔者走进该镇松旺村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看到基地西侧主路上一辆辆运输车正在装菜,整个园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走进村民左海谔的大棚,老左正忙着采摘西红柿,他笑着告诉笔者:“一个棚一年能种3茬,每茬收入最低3万元,一年收入10万不成问题,生活越过越有奔头。”2009年以来,他已经连续上3个高温大棚,鲜红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和主人的笑容两相辉映,棚外小雪纷飞,棚内暖意融融,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棚外的冷意。松旺庄村只是该镇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培育松旺庄蔬菜、姜格庄草莓等20余个果蔬、养殖专业村,引导农民发展各种冬暖、春暖大棚1万多亩,发展规模养殖小区50余处,畜禽存栏达到122.8万头?只?,带动从业人员15000多人,种养殖户年均增收5万余元,现代农业搅热了该镇“冬闲经济”。
小产业创出大效益
  天刚蒙蒙亮,该镇大淳于村的鹿天同就开着车上路了。每年冬天这个时候,他天天都外出换香油。和鹿天同一样在冬闲时节换香油的,村里还有100多人。该村做小磨香油已有百年历史,今年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帮扶下,结束了在周边村庄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历史,走上了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的道路,将足迹延伸到莱阳、莱州、招远等周边县市,一冬户均便可增收上万元。在距大淳于村仅有1公里的水台村,则重点发展玉米皮工艺品编制。村子的上至八十多的老太太,下到刚过门的小媳妇,只要田里没农活了,就三五个凑在一起纺绳、编辫,一天下来能挣个二三十块钱,一冬下来挣个两三千不成问题。妇女撑起半边天,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一点也不输给老爷们,在热炕头就点燃了寒冬增收的“新火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缘于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该镇紧紧立足于农村丰富的劳动力优势,着力构建“班子成员联村、机关干部包村、部门结对扶村”的发展机制,积极发掘、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打造了水台草编制品等10多个特色产业村,带动5000多农户走上特色致富路。
务工鼓起农民“钱袋子”
  一大早,在雅迪源码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80多名女工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制一批T恤衫。“前两年,冬天在家不是搓麻将就是甩扑克,很无聊。现在在这上班,一个月能有1-2千元的收入,生活宽裕了许多。”﹖厂里一工人乐呵呵地说,“这里95%以上的工人都是来自周边村的农村妇女,我们农闲时候来上班,地里忙就请假,不耽误农活。”该镇针对部分农民因子女上学、父母养老等原因外出打工困难的现实,通过免费提供加工场所等优惠条件,主动联系企业在农村设加工点,帮助这部分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今年,该镇共设各种小加工点3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新增加工费收入400多万元,利用冬闲打短工,在该镇已蔚然成风。
 “充电”蓄势待来年
  除了“打工族”,该镇农村今冬还出现了“充电族”。与以往政府组织农民开展集中培训不同的是,今年各种新兴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培训的主体,实用性、针对性更强了。该镇岚子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辅导,姜格庄东山泉草莓专业合作社则不远万里,请来了日本专家传授草莓管理新技术。除了有组织的培训外,农民的自我充电成为该镇又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在该镇各农家书屋,聚集了不少前来“充电”的农民,他们在尝到了科技增收、科技致富的“甜头”后,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便在该镇农村悄然兴起。         (刘敦成 于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