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记者走进李权庄镇南仰岭村养猪大户赵涛的养猪厂看到,1000多平宽敞明亮的猪舍内憨态可掬的小猪正沐浴着阳光。在这个养猪场里,自动喷水龙头、育肥猪的休息室,现代化的养殖设施一应俱全,每头猪身上都干净整洁,猪舍内闻不到一丝异味。目前,全市像这样的生态养猪场已有113处,发酵床猪舍总面积38000多平方米。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方式也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步伐加快,水平显著提升。去年8月份,我市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开来,随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退户进区”的不断推进,位于畜牧产业链初端的养殖业将得到稳步发展,由此畜牧业新型“庄园时代”到来了。
“退户进区”规模养殖收益高
走在城乡,能够亲眼见证这样的画面:青砖、红瓦砌起的养猪场、奶牛场及标准化鸡舍,干净的场区,自动化的器械,鸡、猪、牛们正享受着现代化的“社区”生活。鸡猪牛过上的“美好生活”,得益于我市近几年大力实施的“退户进区”工程。所谓“退户进区”,就是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到新建的小区里集中饲养。这一养殖方式的变革,实现了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提高了养殖效益,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据悉,全市已有牛、羊、猪、鸡养殖小区1200余处,畜禽“进区”规模养殖比例达到了90%以上。
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将畜禽养殖区域规划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由村庄负责为养殖小区通路、通水、通电。养殖场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标准建设,实行统一实施畜禽防疫消毒、统一品种改良、统一购进饲料、统一挤奶(奶牛小区)、统一粪污处理“五统一”管理。同时,每个养殖场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如,奶牛场,需存栏50头以上;肉鸡养殖,一栋鸡舍需达到2万只以上;生猪养殖,一栋猪舍需达到200平方米、150头以上。
“退户进区”,养殖户们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马连庄镇惠农奶牛小区的奶农臧寿军仔细算了一笔账:由于规模饲养可以购买使用更先进的设备,他的86头奶牛自己就可以管理;如果不进养殖小区,30头产奶的奶牛每次挤奶时间就得30多个小时,现在挤奶工作全由小区包办。而且,由于小区环境好,饲料使用更加合理,产的奶品质也提高,收购价比散养户也高,算起来一年能多收入4万元。
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有“钱图”
走进农村,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粪污横流、臭味冲天,而是畜禽多、蛋奶香,粪便也都变成“金坨坨”。目前,我市积极发展畜禽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已转换成“粪便—沼气—有机肥—蔬菜、果品”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建设沼气池,用粪便生产沼气,用沼气取暖、照明、做饭,剩余的沼液和沼渣作为优质蔬菜、果品生产的有机肥料。全市畜禽养殖场(户)建设沼气池已达2000多个,畜禽养殖总量居全省前列。
万福集团先后在南墅镇、店埠镇建设2座大型生猪养殖场,生产过程中,按照“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先后投资438万元建起了2套废水处理设施,对生产废水进行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全部用于猪场炊事、锅炉用气以及冬天猪舍升温,一年可节省煤炭约300吨,节省资金26万余元。青岛榕昕牧业有限公司建设1处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供本场及黄家庄村村民使用沼气。孙受镇蒲湾泊村建有肉鸡养殖小区3处,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车间31栋,村里为每个养殖户配套建设了沼气池,利用鸡粪发酵产生沼气,用沼气取暖、照明等,既解决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又极大地方便了养殖户的生活,实现了畜牧业发展的生态循环。目前,全市520个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大型沼气池19座,沼气示范村43个,户用沼气池1.3万个。(程蓓蓓 吕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