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魅力镇村总第859期 >2011-11-17编印

抓创新强基础保民生马连庄镇:“硬措施”提升“软实力”
刊发日期:2011-11-17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近年来,马连庄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开展助推和谐发展马连庄为主题,强力推进镇村干部作风建设、经济发展、民生工作进步,切实促进全镇社会稳定、经济提速。
创新工作方式转作风
  在镇村干部管理工作中,马连庄镇除了通过抓学习促管理、抓教育促培训等传统措施,还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追求工作实效。
  创办《镇情》与《季度村情》,将群众最关心的村务、党务工作公示到户。到目前已连续编发《镇情》29期、《季度村情》10期,为镇务、村务公开创新了载体,给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创造了一个“清清白白”的舆论环境,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开通了民生热线,参照“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流程,采取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电话沟通、实地解决相结合的方法,畅通干群沟通渠道,提升干部办事效率。今年以来,先后处理各方面的热线电话100多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80多件,确保群众有困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施了管区“中心村”工作法,即管区设立一个中心村,每个中心村辐射管区内村庄。管区各项工作集中在中心村办公,促使管区工作重心下移到村。通过实行中心村工作,管区机关干部一沉到底,摸清实情办实事,集中精力解决村级问题;农村干部工作效率提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每年“七一”都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优秀党员干部,走访困难老党员,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建章立制、工作创新,在全镇营造了“风清气正、团结和谐、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良好风气。
经济实现“两条腿”走路
  为实现经济富民强镇的最终目标,马连庄镇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工业项目引进,一手抓现代农业发展,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与先进发达乡镇相比,该镇的主要差距在工业项目,潜力在工业项目,希望也在工业项目。工业项目的不断增多是促进马连庄镇财政增收最重要的手段。一方面通过市里的“飞地政策”,在市区以及南部工业园区加快项目引进速度,提升马连庄镇经济总量。另一方面在镇驻地新建设了工业园,形成了驻地北部驻地皮件加工区,吸引了青岛大信皮件厂、青岛德鹏皮件厂等近十家皮件加工企业落户;同时在驻地南部通过加强园区建设配套,提升其吸引工业企业落户的硬件设施,努力将驻地南部工业园区建设成富有活力、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基地。目前。投资1.2亿元的青岛庄联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青岛弘祥家纺有限公司已经在镇驻地工业小区落户投产也引进了青岛庄联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涌福电气设备厂、青岛弘祥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截至目前,该镇工业企业项目类别涉及机械制造、电子设备、高科技生物肥以及食品、建材制造等十余类。这其中,投资1250万美元的青岛有你珂部件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青岛深蓝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投资5000万元的青岛嘉纳可可制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该镇的支柱工业项目。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最基本要素。马连庄镇通过做大做强奶牛养殖、苹果、甜瓜等特色农业产业产业,现代农业质量不断提升,农业结构不管优化,群众收入不断增加,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破万元。推行奶牛养殖“退户入区”,在道子泊与彭格庄村建成奶牛养殖小区两处;实施田家村、彭格庄村1610亩苹果园低压管道改造,推广应用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提升果业生产档次;实施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在朱耩、西军、鲁格庄兴建冬暖式高温大棚示范园,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甜瓜种植业,目前甜瓜大棚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年可为群众增收近3亿元。在种瓜农户中,普遍流传着“十万刚起步,二十万不算富”这样的顺口溜。青岛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交易额达到近5亿元,日高峰交易额达到600万元。2009年为马连庄甜瓜申请注册了“马连庄”牌商标,于2010年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年 10月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
以人为本加强民生建设
  近年来,马连庄镇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全力提升马连庄民生工程质量。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共投入60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村村通”道路150公里,镇域主干线道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施了3条14.8公里的“连村路”工程,解决了周围二十多个村庄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实施改造了大沽河西岸33个村庄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受益人口超过4万人;在东部开展两万亩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程,铺设低压管道近12万米,清淤河道4000余米,兴建拦蓄工程3处,新挖、整修平塘37座,整修田间道路137条,有效提升了全镇农田水利基础工程规模与档次。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提升镇驻地形象。近年来,每年都开发驻地商品房近一万平方米,投资380万元对镇驻地榆院路段进行了整修硬化,浆砌了两侧排水管道;投资80万元对镇驻地吉庆路两侧排水沟重新整修,铺设排污管道680米。镇驻地面貌焕然一新,商户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吸引了300余户商户在镇驻地经商办企业,带动就业近千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镇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经过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以“五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全镇77个村庄已全部完成了“五化”工程,新建村民文化广场20余处。今年以来,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共投资近400万元新安装路灯320盏,栽植绿化苗木8万多棵,新建垃圾池300多个,设立垃圾集中投放点10个,清运垃圾1.8万方,粉刷主街道墙面3万平,绘制宣传画6000平。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展开,每年参合率均在98%以上;新型居民养老保险群众参保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60岁以上老人参保率达到100%;自2009年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共投入646.2万元,为666户农村危旧房屋实施了改造工程;投资360多万元建设了镇残疾人托养中心,全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累计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中心小学、唐家庄希望小学新建搬迁以及中心中学、振华中学、洼子小学等七所学校的危房改造工程,全镇教育基础条件进一步提高。        (张丕显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