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魅力镇村总第858期 >2011-11-16编印

共享文化阳光 共建和谐社会:经济开发区积极打造文化强区纪实
刊发日期:2011-11-16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木偶表演

南龙锣鼓进京演出

古城庄街景

开发区秧歌大赛



  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在努力打造经济强区的同时,积极实施文化强区工程,着力在扮靓新村居、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实施了一系列倡导文明科学和美化环境等工程,辖区多个村居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区服务中心”、“省级文明村庄”、“山东省和谐社区模范社区”、“青岛市文明社区”、“青岛市社区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

文化事业丰富了人们生活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渐渐凸显出来。为顺应这一需求,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兴建娱乐文化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
  从2009年开始,全区投入120万元,在辖区内40个村全部建设了文化大院,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健身器材等,成为村民读书学习、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其中,南龙湾庄、三里庄等村的文化大院内,篮球场、门球场、室外健身场,多功能舞厅、健身室、游艺室、书画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示范文化大院。目前,开发区所有村庄都成立了自己的秧歌队,成员近千人,秧歌队常年在文化大院活动、排练,每年都参加市里组织的春节、元宵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村庄的村民自发成立了老年太极拳剑队、门球队、健身队,每天早、晚练习。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各村委会每年都举行农民运动会,组织闹元宵烟花灯火联欢,召开老年人座谈会和菊花展。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家庭卡拉OK大赛、乒乓球赛、台球赛、象棋赛、拔河、跳绳比赛等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精神情操,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南龙湾庄村的“龙海鼓乐团”还曾经进京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第13届“龙潭杯”民间花会大赛上,一举夺得金奖,人民日报刊登了他们表演的照片。
  近年来,开发区还在辖区村庄中广泛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十佳个人和模范村民的“三评”活动,大张旗鼓的地进行表彰奖励,提高了村民的社会道德风尚,增强了做文明市民的自觉性,村风、民风得到根本好转。山东省“美在家庭”现场会、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青岛市首批“文化书屋”现场会等一个个经验观摩会先后在开发区内召开。
  开发区还通过“文化书屋”,积极开展“变牌桌为书桌、变玩风为学风”的群众性读书活动。通过“送书到家”、举办讲座等方式,在村庄和村民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茶余饭后,人们打扑克、搓麻将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看电视、闲聊的少了,到文化书屋学习科学技术的多了。其中,南龙湾庄村文明户达到105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8%,连续多年未发生刑事案件,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和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现象发生。开发区的经验和做法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小戏不小”传承文化遗产

  11月1日,青岛电视一台《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节目播发了莱西经济开发区后周格庄村倪奉先、张文贤、李温学等木偶传人发扬光大“非遗”故事等内容的专题片。11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则莱西市重视扶持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木偶小戏的消息,使后周格庄村的木偶世家的故事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此后,《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新闻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新闻联播》还专门为这条消息加了一个《编后话》——小戏是篇大文章:小戏不小,因为全国有三百多种,堪称繁花似锦;小戏不小,因为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事关未来的大事业;小戏不小,因为“无烟产业”前程远大;小戏不小,还因为潜移默化,提升人文素养,意义更深远。因此,对于散落在各地的小戏来说,保护需要全社会,繁荣是篇大文章。
  莱西的木偶戏古称傀儡戏,从莱西市岱墅西汉墓出土的大木偶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属当今出土木偶之最,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如今,为了传承百年文化,作为木偶世家的第四代传人,74岁的倪奉先老人说,过去,他曾在村里组了一个戏班子四处演出。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戏班子没多久就解散了。就在倪奉先为木偶戏后继乏人发愁的时候,2006年,莱西木偶戏先后被列为莱西市和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还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资金、人才选拔等方面予以扶持,愿意学木偶戏的人也多了起来。作为莱西木偶戏的第四代传人倪奉先,已经培养了第五代传人,并且在原有的表演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戏剧还融入“变脸”艺术,将木偶戏不断创新发扬光大。今年,他们还与青岛一家酒店签了一年的演出合同,每人的月收入能达到3千元。
  近年来,莱西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开展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发展工作,2001年,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龙海民俗馆,该馆占地3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各种民间作坊作品、手工艺品、传统习俗实物300余件,包括民间面食模具、手工艺品、金银锡品、服饰、石刻、民间砖雕等。对于系统搜集挖掘、研究保护文物、演示村庄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示村庄改革开放辉煌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莱西木偶、莱西皮影、莱西大秧歌和吕剧等一些文化遗产和地方小戏得到了发扬光大。目前,全区40个村庄已成立了秧歌队、戏曲班、锣鼓队、太极拳队等50多个,并面向市场不断创新,古老的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其中,南龙湾庄、三里庄、黄花观等村庄演出的《威风锣鼓》、《小姑贤》、《逛新城》等节目还在全国和省市比赛和表演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文化墙”扮靓新村居

  今年以来,针对电线杆及建筑物墙壁上,乱贴乱画和“小广告”较多的情况,经济开发区紧紧结合环境境卫生整治行动,在农村中积极开展以“描绘新农村,梦想新生活”为题的文化墙建设。
  开发区按照责任分工,组织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村庄团员青年集中开展一次清理行动,全面清理乱贴乱画违法小广告,确保责任区内墙体、路灯杆和地面上无悬挂、张贴、喷写的各类非法小广告。同时,以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实践为背景,以村民住宅和道路两侧建筑物为载体,通过卡通画、漫画等形式,把创业文化、新农村建设、文明新风等内容,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描绘在墙体上,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文化墙”不仅吸引众多过往行人驻足观看,还使村庄和社区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群众高兴地说:“文化墙的内容丰富多彩,既令人大饱眼福,又大开眼界,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多姿多彩了。”
  “文化墙”不仅赶走“小广告”、“牛皮癣”,而且已上升为墙体文化,一幅幅内容不一、风格独特的墙画,活灵活现地传递着各个村庄、社区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很好载体,它使艺术走到了田间地头、村居农舍,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闪光露彩。“的绘画作品以为题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文化特色,实现了寓教于画、倡导时代新风的目标。截至目前,三里庄、古城庄、中沙格庄和果佳圈等10几个村庄粉刷墙壁20000多平方米,喷绘文明宣传画2200多平方米,新建休闲广场8处,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各村的环境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整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为了推进社区和谐家庭建设,打造健康、高尚、文明、科学、进步的生活工作环境,不断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开发区在滨河路、珠江路、龙口东路和龙口中路等4个城区社区中,围绕每个居民小区的总体建筑格局,结合绿化带、文化广场、主要道路两侧的特点,围绕生产、生育、生活、保健、服务等内容,设立以各类宣传牌、展示牌及公示栏,进行图文并茂的宣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目前,已在社区门口设立“和谐家庭”、“人口文化”、“法律法规”、“生活保健”等为主题的大型宣传牌40个,以“人口文化社区”等温馨标语为内容的异型标语牌60个,以区规民约、生殖健康、生活小常识为内容的宣传栏20个,以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办事程序为内容的便民展示牌10个。社区还设置了开放式免费图书室、游乐室、服务驿站,藏书3000余册,各种报刊杂志20余种,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实施人口文化、构建和谐家庭”融入社区建设,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社区形象。   (李广洲  张磊  邵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