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时政要闻总第856期 >2011-11-11编印

98位精神病人的“干妈”
刊发日期:2011-11-11 阅读次数: 作者:lxxwzx  语音阅读:
  在望城街道卫生院花园式病房区,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90多位精神病患者,开心地生活在这个“乐园”里。在这个群体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至深的故事。南墅镇北墅村25岁的小张,10岁时失去了母亲,受刺激患上了精神病。当他在护士长王艳丽的精心呵护下康复离开时,扑通一声跪在了王艳丽面前,泪流满面地说:“我从小没有妈妈了,您就做我的干妈吧!”一时间,“干妈”成为护士长王艳丽的代名词。
  10月24日,记者走进这一特殊群体生活的“乐园”,认识了给予这个群体母亲般无私关爱的王艳丽及她的同事们。
  “能替社会分忧,就是尽了我们的责任。”
  2010年3月,市残疾人依托望城卫生院,建立了青岛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公立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这件事对望城街道卫生院来说可是个新业务,谁可以胜任护士长的重任呢?院长想到了有20年从业经验、专业技术优秀的王艳丽。起初,王艳丽心里打起了鼓:这份工作没有先例,没有经验,能干好吗?可一想到这些特殊人群也需要社会关爱时,王艳丽主动找到了院长:“托养一个病人,解脱一个家庭。能替社会分忧,就是尽了我们的责任,也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份担子我接了!”
    “对精神病人最好的照料是给他们关爱。”
  “对精神病人最好的照料是给他们关爱。这工作开始后我们才发现困难远比想象要多。你别看他们现在生活基本能自理了,可刚来那会儿有短裤穿在头上的、有随时都会脱光衣服的,还有经常打人惹事的……光日常生活的照料,就让我们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呢。”王艳丽一边带记者参观病房一边笑着说道。从她话语间的微笑,记者体会到了辛苦后收获的喜悦,也看到在这里爱心演绎出的最真挚的感情。
  今年31岁的于女士,经常砸坏别人的东西,谁的话都不听,时间久了家里人都嫌弃她。刚来到托养中心的时候,因为恐惧睡觉不敢上床,王艳丽就坐在她床边疏导她,一连好几天,王艳丽整夜整夜陪在床边,与她建立起信任,天长日久,王艳丽的话就像“圣旨”,说什么听什么。
    “对待不平常的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理论”是王艳丽与同事自创的理论,说起这个王艳丽自豪不已:“护理精神残疾人,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对待不平常的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化护理。实践证明我们“个性化护理”效果明显,你看这个病人小段,人高马大的,经常打人,就连她父亲也不敢靠近。我们针对她的喜好,专门设计了一套方案,来到托养中心一个月后,她父亲前来探望,她不仅没有暴力,还礼貌地叫父亲坐坐。我们医护人员夸她漂亮的时候,她还幽默地说‘俺自来就不丑啊!’。”
  采访结束时,王艳丽告诉记者,她深知前面的路还很远很远,她将与同事们一道,用深情的爱为这些特殊人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 (吕树明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