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民政局努力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把敬老院纳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了管理服务上水平。2009年,我市代表青岛市接受省民政厅对敬老院的全面检查,得到高度评价;2010年我市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硬件,打牢服务基础。近年来,市民政局采取镇财政投入、上级扶持、富裕村分担、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克服财政不足的难题,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了17处敬老院新、改、扩建工程,目前,己有7处敬老院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8处达到二级院标准,其余2处也达到三级院标准。市慈善总会每年安排资金为敬老院建设健身场,全市敬老院均有了室外健身场地。2009年,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完善敬老院无障碍设施。2010年实施“暖冬”计划,全市所有敬老院均实现集中供暖。通过推动设施配套,较好地满足了五保老人的各项生活需要,为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关键,提高服务水平。近年来,市民政局努力让五保老人住得舒心,吃得称心,过得安心,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健全服务队伍。规定敬老院工作人员按照与五保老人1:10的比例配备,建立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民主评议工作人员制度。市民政局每年组织对敬老院院长、服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轮训,院务管理委员会每半年组织院民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今年上半年,市民政局组织人员逐个对敬老院服务态度、生活水平、业余活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民主评议,查找问题,及时反馈加以解决;明确服务标准。为保证服务质量,对敬老院服务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护理服务、医务服务、饮食服务、卫生服务、生活服务等逐一制订了具体的服务标准;全面完善五保医疗保障。将五保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五保对象本人负担的医疗保险费,由市财政和镇(街道)财政平均负担。敬老院设有医务室和常用药,做到小病不出院,有效地解决了五保老人治病难的问题。
以副补院,培养生活情趣。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在敬老院建设时,均注意为敬老院预留出足够面积的生产用地。在此基础上,坚持供养对象自愿参与的原则,把生产劳动和培养情趣结合起来,鼓励供养对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多数敬老院把自愿参与劳动的老年人统一编成生产小组,并拿出一部分生产收益用于对参加劳动的供养对象进行奖励,进一步增强了供养对象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目前,我市多数敬老院时令蔬菜能够自给自足,有的敬老院还养殖猪、鸡、鹅、羊等,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吴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