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时政要闻总第816期 >2011-08-30编印

“特殊”老人的幸福晚年
刊发日期:2011-08-30 阅读次数: 作者:laixixwzx  语音阅读:
       孤老优抚对象是优抚对象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叱咤疆场,曾经为党和国家做过特殊贡献,年老后他们的生活怎样?记者日前走近我市48位分散供养的孤老优抚对象,亲感———

“特殊”老人的幸福晚年

政府花钱雇“保姆”
  临近中午,立秋后的知了仍在欢唱着秋歌,记者在水集街道刘家村老优抚对象刘起清家里看到一派温馨的景象,刘大爷擀皮,“聘请的服务员”调陷包饺子。刘大爷今年78岁了,参加过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老伴已去世多年,膝下无子女。在刘起清大爷家墙上挂着一本“温馨服务活动记录簿”,上边详细的记录着服务人员所作的工作,“8月1日,做饭三次”、“8月2日,收拾屋子”、“8月3日,做饭两次”……刘大爷开玩笑地说:“政府把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就差再送个老伴了。”
  据了解,市民政局对分散供养的48户分散供养的孤老优抚对象,每户聘请一个家政服务人员,每人月护理费200元,全部由政府“买单”。服务人员与镇(办)民政办签订服务协议书,对孤老优抚对象的室内外卫生,每五天至少清理1次,孤老优抚对象的衣物内衣每5天、外衣每10天、床单被罩每20天至少清洗1次。每次服务后,由老人在服务记录簿上签字方才表示服务满意。
居住条件像“婚房”
  在水集街道前车村有栋住了78年的老房子,房内泥土抹墙,纸糊天棚,木质格窗,泥土地面,土坯壁子,老式木门,泥土院子,据房子的主人87岁的封芝桂老人介绍:“我9岁时,房子就盖起来了,25岁当兵回来就一直住着,到现在已经78年了。”与这栋老房子形成对比的是,它西南方有两间新的大瓦房,铝合金门窗、乳白色石膏板天棚,貌似谁的婚房。老人解释说:“我没儿没女,还能给谁结婚?是政府给我们老两口盖的新房子。”封大爷感叹地说:“结婚时都没有住过这样的新房。”
  据了解,我市在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先后投入424万元为604户“三老”优抚对象修缮住房的基础上,去年又投入48万元,对48户孤老优抚对象的住房再次进行了重点改造。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都有专人把关,确保了修缮的质量。房子修好后又投入资金40余万元,为分散居家养老的孤老优抚对象添置了有自动保护装置的液化气灶具、电暖气、被褥等生活用品,每人制作了冬夏两身衣服。考虑老人普遍存在的怀旧情感,市民政局特意将为老人们定制的服装、被褥的颜色选择了军绿色,老人们高兴地说“我又回到了当兵的年代”。
住院治病有“亲人”
  前几天,晚上十点多,大部分人已有了睡意,这时张国彩大爷发现自己发高烧了,经联系,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赶紧连夜将张大爷送往市立医院,并安排专人前去护理,量体温、确诊、定方案、输液……一切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努力下,张大爷的高烧很快退了下来。陪护人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精心照料着他,张大爷很是欣慰,说“我无儿无女,能得到这样的照顾,很知足了。”
  据了解,市民政局设立了优抚对象定点医院,医疗机构为每位孤老优抚对象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组建下乡义务巡诊队,平时每2个月到孤老优抚对象家中开展一次巡诊和送医送药服务。对病情特殊病人随时增加巡诊次数;孤老优抚对象有重病,需要到医院治疗,由镇民政办安排专人护理。张大爷康复后,定点医院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了平时用药,张大爷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姜晓梅 孙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