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综合信息总第806期 >2011-08-11编印

近期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预报
刊发日期:2011-08-11 阅读次数: 作者:laixixwzx  语音阅读:
  一、玉米叶斑病
  包括大斑、小斑、弯孢菌叶斑、灰斑、褐斑等,其中大小斑、弯孢菌叶斑等比较常见,大部分品种有一定抗病性,而褐斑病近几年在我市发生呈上升趋势,往往发病比较快,应引起重视。田间调查,个别地块已零星出现叶斑病株,而今年夏季多雨的气象条件对叶斑病发生非常有利,预报玉米叶斑病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抗病性差的品种要及早防治。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对褐斑病可选用三唑酮、禾果利(烯唑醇)、爱苗(笨醚甲环唑+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二、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夏玉米一般在8月上,中旬)。因其症状复杂多样,且一些症状与玉米的其它病虫害、缺素症有相似之处,在诊断上应仔细对照,详加鉴别。近期在胶州等地发生较重,我市也发现零星病株,注意查治。
  病害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矮化,中上部叶片失绿、畸形、皱缩或扭曲,边缘组织呈现黄化条纹和刀削状缺刻或叶尖枯死。苗期感病重者枯萎或死亡,轻者自下部3—4叶以上叶片的基部腐烂,边缘黄化,沿主脉一侧或两侧形成黄化条纹;叶基部腐烂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呈薄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致叶片短小或残缺不全,边缘常出现刀削状缺刻,缺刻边缘黄白或褐色。成株期感病植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或皱褶扭曲;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褐变;根系不发达,根毛少,根冠腐烂褐变。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烯唑醇等,喷施2—3次。(注意:玉米花期不能用烯唑醇防治,以免产生药害)2、追肥促长。已发病尤其病重地块,要及早追施肥料,补充养分,促进恢复生长,培养壮株,提高抗逆能力,尽量挽回损失。可结合药剂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及补锌剂等。3、剪叶促穗。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在药剂防治同时,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三、玉米螟、棉铃虫
  二代玉米螟在我市偏轻发生,目前田间被害株率平均在8%左右,最高达到16%,发生面积约8万亩,大部分地块达不到防治指标,部分重地块已经进行防治。
  处于抽穗期的玉米要注意防治穗部害虫,以玉米螟和棉铃虫为主,三代棉铃虫偏轻发生,防治时期在8月10—15日。
  防治方法:1、剪花丝法。玉米授粉后,将雌穗顶部1—2厘米及花丝一同剪去,并将剪去的花丝和幼虫带出田外处理。2、药剂防治。用抑太保、高效氯氰菊酯、万灵等药剂兑适量水重点喷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