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庄镇道子泊村胡克德等农民以40万元的价格拍得400亩荒滩的植树权后,一纸合同让他们吃了“定心丸”,于是亲朋好友齐上阵,20天时间,一大片荒滩变成了速生杨林地。通过4户农民多年来的轮流看护,到现在,这片林木保有率已达97%以上。胡克德指着大腿般粗的杨树对记者说:“树是自己的,管得就上心,这片林子现在能值600多万元。”这一切源于我市积极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场席卷莱西大地的变革,给林业发展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30.77万亩,新造林6.48万亩。
林改真正还权让利于民
近年来,我市林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制约着林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林业产权不明晰,林农负担重。如何真正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根据中央、省、青岛市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确定了以“林农受益、税费减轻、权属明晰、经营放活、流转规范”为林改的主要内容。市委、市政府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市、镇分别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各村也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市、镇、村层层签订了林改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完成林改工作时间、标准和考核奖惩做出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镇、村层层召开了动员会议和培训会议,市林改办工作人员深入镇、村宣讲林改政策法规,举办培训班49期,参训人员8000余人次。将各级林改文件和工作方案、工作流程、时间安排、勘界办法、档案管理方案等相关资料汇编成册,印发1000多份发放到各镇、村。在周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村林改工作组拟定村林改方案,规范林改方案文本和林改模式。明确规定明晰产权主要采取家庭承包、均股均利、稳定产权规范合同等方式,真正落实林改的核心政策。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30.77万亩,其中稳定产权规范合同28.71万亩,集体统一经营2.06万亩,均股均利1.85万亩;发放林权证10300本、股权证2.6万本;纠纷调处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
明晰产权,让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农感觉气顺劲足,增强了农民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2010年以来,全市新造林6.48万亩,其中荒山造林2.4万亩,新发展核桃、苹果、板栗等名优经济林1.1万亩。
林改调动了林农积极性
林改使农民营林护林积极性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民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积极落实林木管护措施,长期以来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2010年以来,全市实现零森林火灾、火警。武备镇岘沽村2008年冬建设杂交杨丰产林1000亩,去年通过林改均分承包给村里500农户,村民自觉加强了对自家林木的管护,当年树木平均新增胸径5公分,每亩可增值1200元。通过改革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农户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去年,全市有6个林地承包大户正在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发展林业,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我市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需要完善的合同和有边界纠纷的林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理顺各方利益关系,达到村、承包户、群众三满意,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进村入户调查问卷形式走访,群众满意率为95%以上。
实践证明,林改,富裕了林农、激活了林业、稳定了林区,真正实现了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保一方生态的目标。
林权改革到位,林农喜上眉梢。通过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权,我市林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据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林权改革时间不长,但林地林木生产已由原来政府推动变为市场拉动,农户也由原来的“要我栽树”变为“我要栽树”,政府因此省去了反复宣传动员的“行政成本”,农民也用不着耗时费力去完成植树的任务。 (高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