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把爱好当成事业

2017-09-07 09:26:42    来源:    编辑:
葫芦2.jpg
 
葫芦3.jpg
 
  □莱西市情/莱西新闻/莱西新闻网 记者 董建君
  走进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张子健葫芦加工基地,仿佛置身于葫芦的海洋: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葫芦引人注目,加工车间里去皮、漂白、染色、雕刻、绘画等各种工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八仙过海、双龙戏珠、戏剧脸谱等作品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我今年虽然60多岁了,可一点都没觉得老,对做好葫芦这个文化产业也信心十足。”张子健指着满院的葫芦,向记者畅谈着他的葫芦产业蓝图。目前,张子健的葫芦加工基地每年能销售100多万个葫芦。
  张子健与葫芦结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说起,当时市工艺品厂召集30多位民间顶尖艺人,成立了葫芦工艺品车间,进行葫芦工艺品制作。雕刻的镂花大葫芦和“蝈蝈”葫芦,多次在美国展出。因为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张子健就报名加入了工艺品厂,跟随老师傅学习葫芦雕刻。后来,工艺品厂因诸多原因解散,莱西工艺葫芦进入低潮。多年来,张子健一直梦想着重新把葫芦制作工艺发扬光大。2000年,张子健借南龙湾庄村公园组建民俗博物馆的机会,联合几个手工艺人,成立了民间艺术工作室,一方面抢救七十年代工艺品厂的老产品式样,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在张子健的“葫芦”人生里,爱好也能当饭吃,他指着展览室里一个个形态各异、制作精彩的葫芦向记者坦言,雕刻一只葫芦需要一个艺人一天时间,成本二三百元,但市场价格至少五六百元,高的超过千元,还不愁销售。2006年,莱西的葫芦制作手艺成功申报为青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张子健对发展葫芦文化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张子健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基地的工艺品葫芦主要以镂花和彩绘为主,也有线刻、镂空与绘画相结合的新品种,很多企业都在我这里定制葫芦,作为企业员工的福利。”
  能够给张子健带来效益的远不止这种精心制作的葫芦,据张子健介绍,前几年葫芦丝乐器盛行的时候,南方的乐器厂曾到处寻找制作葫芦丝的原料,即那种小的亚腰葫芦,有的客户一张口就要几万十几万个。另外,即使是最简单的加工,即把葫芦去皮的切成瓢,就可以直接出口日本,每个也有几元钱的收益。“多年来,我都是通过工业来养艺术,虽然简单加工的利润少,但是数量较大,挣到钱后才能继续研究葫芦雕刻。”张子健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组织当地30多名零散的葫芦种植户在莱西、海阳、蓬莱一带建起50多个种植大棚,年产葫芦10万多个。下一步,在继续研究葫芦雕刻的同时,将筹建一个年出100万个小葫芦和5万个大葫芦的棚架式种植基地,基地建成后每年创造500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