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程松莲
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自2019年1月份传入我国云南,目前,已扩散至19个省市,我市也属于适生区域,传入风险极大,有可能形成局部虫灾,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一、形态识别
成虫:翅展32-40毫米,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
幼虫:一般6个龄期,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多种,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正方形排列的黑点,3龄后头部可见倒Y形纹。
卵: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毫米。卵多产于叶片正面。
蛹:被蛹,常在2-8毫米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
二、发生规律与田间危害状
草地贪夜蛾适宜温度11-30℃,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成虫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1000粒以上。
1至3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4至6龄幼虫直接取食叶片,也会钻蛀心叶、花丝、雄穗、雌穗;苗期被害严重时,可形成枯心苗。
习性:成虫幼虫均昼伏夜出,幼虫有吐丝扩散、假死、自相残杀、钻蛀、高龄暴食等特点。
三、防控技术
防治适期:抓住3龄前的低龄幼虫期,施药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注意喷洒玉米心叶、雄穗、雌穗等部位。
防治药剂: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等药剂,持续控制可施用白僵菌、绿僵菌、印楝素、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