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水肿”这个词,似乎胖了就是“水肿”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在医学上,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到血管外才是水肿。按水肿发生的部位,水肿可分为眼睑面部水肿、下肢水肿、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和内脏水肿等。
水肿发生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类:
一、肾性水肿
1.肾炎性水肿,即钠排泄障碍,导致钠在体内蓄积并引起钠水潴留而引发水肿。这种水肿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最早出现在组织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睑、面部,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往往还伴有高血压。
2.肾病性水肿。大量蛋白尿会导致蛋白丢失过多,血浆蛋白过低,渗透压下降,而水分就从血管内渗透到了血管外,形成水肿。这种情况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最早出现水肿的位置在比较低的部位,比如下肢,常从踝部开始。
二、心源性水肿
这种水肿首先发生于处于低垂部位的下肢,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患者不能平卧是心源性水肿的一大特点,此外,患者还常伴有胸闷、气促、发绀、心悸、不能平卧、颈静脉怒张等症状。
三、肝源性水肿
多见于肝硬化或晚期肝病,蛋白的“制造”能力减退,血液低蛋白,渗透压下降,水分就从血管内渗透到血管外,形成水肿。此外,肝硬化后,腹部的静脉回流受阻,也容易出现水肿。其特点是腹水比较明显,常伴有腹胀、腹痛、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