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科普+科技 打造农业扶贫新模式

2019-04-11 09:56:10    来源:    编辑: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非常大,仅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就有6000余项,但这些成果的转化率却不足40%。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高万林教授及团队从2005年起开展了历时3年、覆盖2.4万农民/农技员的农业技术需求调研,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因素,总结科学技术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
  他们发现农民与农业科技工作者之间是存在传播壁垒的,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闲置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农民渴望先进科技成果却不知道到哪里寻找。
  为了打破这道看不见的传播壁垒,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高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创作并出版发行了一套《现代农业科普系列视频》(以下简称《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品、特种动物5个系列41张光盘。高万林团队以这套作品为载体,通过选题、创作、推广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摸索出一条具有农业特色的科普传播新途径,科技扶贫新模式。
  贫困地区往往是科技落后的地区,同时也是信息传播不畅的地区。为了将科技知识真正送到农民手中,创作团队在视频光盘基础上,延伸开发挂图、辅助读本、音频、微视频等“图文声像”系列产品。针对互联网、移动网络和没有网络环境,自主研发“现代农业科普网”“掌上农科”APP及“数字视频播放机”等智能终端,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融媒体传播推广,打通线下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拓展了科技扶贫的多维新渠道。
  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而科技扶贫必须依靠这样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视频》不仅通过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面向全国出版发行,而且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在农业领域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将《视频》用于“一懂两爱”新农人的培养中来。利用师生科研课题调研示范、技术培训与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依托“智能技术与装备展馆”北京市科普基地等渠道,向基层农技推广站、合作社、农户等宣传推广。
  截至目前,累计组织科普活动2000余场,受训人员超过3400万人次,科普效果显著。作品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科学种养方法、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科技扶贫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社会效益。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高万林团队在农业成果和农民之间架起了桥梁,各地区基层农业技术部门应当积极推广《视频》中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项目,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应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学习《视频》中的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正如高万林教授所强调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所赋予的高校特别是农业大学在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使命,利用农业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实现科技扶贫和人才扶贫,是我们农业大学师生的责任和担当。
         (科技日报)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